德机器厂不仅仅要为陆军供应野战炮,臼炮等,同时还要为海军供应大量的舰炮。
不管是步枪还是火炮,单靠一个林德机器厂根本就无法满足中华海陆两军的需求,现在的应急办法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生产任务转移到民间的一些小作坊里,比如冷兵器,又比如技术含量低一些的燧发枪,甚至连一些铸造更简单低一些的轻型臼炮。四磅步兵炮这些都是已经开始在民间的订购。
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求军械的进口,尤其是各种火炮以及英国人的1853恩菲尔德步枪,不过受到英法等国已经准备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口军械的难度比较大。
倒是制造枪炮的机械设备他们不阻拦,想要多少就可以卖上多少!
因此解决军械产能不足。主要还得依靠国内军工业的发展,林德机器厂的持续扩大就不说了!
现在军械部那边最在意的还是金陵兵工厂的筹建工作,为了让金陵兵工厂能够早日建成并投产,军械部主导下,军方已经向这个还在建造当中下达了好几万支步枪,数百门火炮的订单。而且都是预付款项的那种。
这也是军方的老套路了,为了扶持一些国防相关企业,军方经常会提前订购军械产品,然后拔给预付款,属于变相的借钱让他们扩张发展。
之前的林德机器厂如此。后来的上海造船厂是如此,现在的金陵兵工厂也同样如此,甚至就连正在仿制蒸汽机的林德机械公司也是获得了军方数十台大型舰载蒸汽机的订单,并为之支付了大部分的预付款。
而这一次1858年度战略规划制定后,军械部那边又是向几个相关联的国防企业,也就是上海造船厂,林德机器厂,林德机械公司。金陵兵工厂等下达订单。
同时为了与时俱进,军械部这一次还专门和这几家公司签订了相关的研发合同,也就是说军方指定一个特定的项目。比如说新式金属子弹的研发,又比如后装步枪的研发等,这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其实风险很大,企业独立承担的话成本太大,而且要是没能成功的话很容易出现巨额的亏损。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其实也更是为了让企业更加积极的研发某些新技术。所以军方提出了研发合同,只要企业对军方指定的若干项目进行研发。那么就会获得一个研发合同,从中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拔给。
当然了不可能是全部。只能说是一部分而已,如果研发出来的话,那么军方则是会优先采购该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军械产品。
这一次,军方和各企业签订了三十几个研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