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加起来,导致这年头要半个大学,而且还是综合性,尤其是偏向于理科的大学宠妻之早见晚婚。其花销是相当大的。
正是因为办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花销昂贵,这才导致教育部这三年来只搞了一个帝国大学。没有能力再多办一所大学。
在经费如此紧缺的状况下,教育部也是把注意打到了其他方向上,比如说筹办花销较少的师范学校,又比如说直接像社会募捐,又比如说鼓励富商士绅自办私立学校。
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就是师范学校的创办了,从1856年开始,教育部为了解决县小学、府中学的师资紧缺问题,特地创办了多所师范学校,最先创办的是江宁师范学校。然后是苏州师范学校,上海师范学校。再过来则是宁波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学校。今年又是创办了福州师范学校、太平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
目前帝国内一共有八所师范学校,不过虽然数量已经不算少,但是规模有大有小,比如创办最早,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江宁师范学校,开办两年多来,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目前已经培养并毕业学生五百多名,今年的秋季招生打算再扩大规模,预计招生四百人。
而规小的比如说福州师范学校,今年春季刚开始招生,而招生不过五十多人而已。
所以规模有大有小,不能统一而论,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师范学校的经费主要来之于地方财政,比如省级财政的支持、办学所在府县的财政支持,中央直接支出的经费是比较少的。
同时期学制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而已!
因为这些师范学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基层老师,而且师范学生学习往往只学习一科,比如以后要数学的师范生那么在读期间就专攻数学一科,当然了,如果学生足够聪明,再完成本科目学习任务之外,还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学科的话,学校自然是不会限制的,学生可以随意按照喜欢选择课程旁听。
这些师范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后,其中部分会留校任教,而大部分都是会调回府中学、县小学担任老师。
因为现在的师范学校都是属于官办学校,而且里头的学生基本都是属于专项学生,也就是说你得以后当老师了,人家才让你去入读。
这些学生入读之前,就已经是和教育部签订了工作合同,毕业后不管是留校任教还是去其他官办学校,至少需要为教育部工作三年,然后才能自由择业。
当然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