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中华军和镇胡军的交战,其核心并不在于城头攻防战,而是在于外围的战术据点,一旦中华军把这些外围据点陆续攻克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拿下了九江,因为后续镇胡军是无法仅仅凭借城墙就阻挡住中华军的步伐的。
国内的战争进入线列时代以后,城墙的重要性开始迅速下降,尤其是国内的新军普遍列装众多火炮以后,那些在冷兵器时代让敌人无法跨越的城墙只需要用火炮轰上几炮,大多和纸糊的没有什么差别,哪怕是雄关大城的城墙一时半会用火炮轰不开,但是也可以采用直接爆破的方式炸毁城墙。
国内的新军越来越多,不仅仅让城墙这种传统防御工事的重要性迅速下降,也是直接淘汰了冷兵器部队。
在几年前,国内的冷兵器部队如果说还能发挥一定的炮灰作用的话。那么到了1859年的今天,冷兵器部队的作用已经是降低到当炮灰的资格都没有了。
这从最近一段时间中华军的作战就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第六军的北伐还是第四军的西征,基本上都是由皇家陆军独自承担。已经很少出现大量协防师协同作战的情况了。
第四师和镇胡军围绕着九江城外的大量战术据点进行争夺的时候,由于第四军方面很多重炮都没有抵达,同时登陆初期以稳重为上,所以许鹏安并没有让部队推进的太快,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以巩固登陆抬头,攻克演讲的镇胡军炮台为核心战术目标。
至于后续的深入推进,以及直接进攻九江,怕是要等到西征的其他部队,比如说第第五师主力一部分、第一独立野炮团,甚至是等到第一近卫混成旅到了后才可能展开了。
毕竟九江范围内的镇胡军并不少,林成庭是把九江当成了阻挡中华军西进的桥头堡防线,为了打造九江防线,林成庭在九江加固并修筑了多个沿江炮台,部署有大口径岸防火炮六十余们。另外还在九江部署有超过两万人的镇胡军新军部队,以及不少于两万人的协防军,各式野战炮超过五十门。
不客气的说,林成庭已经是把所有家底都是拿了出来部署在九江!
要想拿下有着雄厚兵力防守的九江,单单靠一个第四师是相当困难的,必须拥有更多的部队。
在第四军的作战规划里,除了第二混成旅已经是从潘阳湖东部地区直接南下江西腹地外,第四军的其他主力部队中,第五师派遣了一个团沿着长江北岸向湖北挺进,而其他部队。包括第四师、第五师大部分、第一独立野炮团都是准备用于参加九江战役的。
此外,同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