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岸工业区(2 / 4)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3184 字 2021-06-18

当然了,这说的是平均数字,具体行业不同具体比例肯定不同,比如说生丝行业,这个暴力行业的正税比例是相当高昂的,企业的营业税和出口关税等加起来,整个生丝行业的正税比例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但是一些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工业,比如机械制造、军械武器,造船等行业。其整体税收是非常低的,比如林德机械公司生产蒸汽机,其征税比例只有区区的百分之一而已。基本上就是象征性的征税而已,而造船业上,为了推广蒸汽船只的大规模应用,对造船厂生产的蒸汽船只征收的税收也是相当低的,只有大约百分之五上下。

各种行业综合起来,上海这边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的比例大约是保持在百分十左右。

不过这个数据说的乃是所有税收,其含义是特指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为帝国提供百分之十左右的税收,但实际上上海自身是收不到那么多税的。

因为一个国家的税收是通过众多方式收取的,不是说某个企业生产出来市场价值十圆的产品。然后地方财政就能够直接对企业征收一圆的税收的,实际上这一圆的税收是通过产品的流通渠道中征收上来的。包括企业的营业税,负责产品运输的运输企业的营业税。批发商的营业税,最后零售商的营业税等。

而上海乃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基地,其产品不是出口就是运往国内各地销售,因此是不可能把这十分之一的所有税收都收上来的。

因此虽然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已经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其185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八亿圆的关口,但是上海一地里的征收的税收实际上相当并不多,包括海关在内,其直接划归中央财政的税收三千万左右而已,另外上海这边尚能保留大约两千万圆的地方税收。

国税和地税加起来的,大约就是五千万这样子,占据工业产值大约百分之六上下。

而这也是为什么萧昌中并没有说北岸工业区给上海提供了多少税收,而是说给帝国提供了多少税收的原因,因为仅仅上海自己这边的话,实际上是收不到一千多万税收的。

萧昌中是要让郭龙云认识到北岸工业区是成功的,而这个成功并不是建立在原来商贸区原本就有的,而是他这三年来一手建立起来的。

听到萧昌中以及上海的工商厅、财务厅等经济相关的官员们张口就是多少个亿,随便说个数据都是几千几百万的时候,这让郭龙云更加感叹国内其他地方的落后和发展困难。

他来上海之前,基本上已经和长江沿岸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