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话,还是能够参加这个游戏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尤其是这几年世界范围内的钢铁技术发展迅速,各国的钢铁产量一加再加,各类船只的吨位也是越来越大。
军舰的吨位突破万吨以后,一些民用的船只也是朝着越来越大型化的路上再走,这方面又以远洋豪华邮轮为代表,早些年,两三千吨的客轮就算顶级的,但是现在跑国际远洋航线的邮轮,三千吨是最低标准,四五千吨是主力,甚至也是出现了七八千吨的大型豪华邮轮。
大西洋那边的蓝飘带竞赛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并且越来越激烈的。
国际上造船技术的快速进步,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造船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三大船厂不用说了,尤其是上海造船厂和青岛海军造船厂,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了海军建造更大,更先进的军舰。基本上是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而国内的其他造船厂,也是在后面紧紧追赶,再加上这些年帝国的航运业发达,让造船业也是空前繁荣,基本是个船厂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有了充足的利润。他们就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扩建更大,更多的船坞。
比如说四千吨以上的船坞,早几年的时候只有上海造船厂有,后来是海军造船厂,再过来是广州造船厂。
而当上述三大造船厂朝着万吨甚至一万五千吨的船坞迈进的时候,国内其他民营船厂也是兴起了一片修建四五千吨级别船坞的风潮,这倒不是说为了争夺军舰的订单。而是因为现在技术进步了,那些航运公司对新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这几年对于帝国的造船业来说,是一个有着空前利润的重大发展机遇时机,然而谁都知道这种机会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也许过上几年,国内对新船的需求量就会逐步下降,而到时候造船厂必然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那些没有核心技术,规模不够大的造船厂是很难撑过去的。
而要想造造船业上持续发展下去,没有什么比紧抱海军的大腿更可靠了,就算到时候经济危机船厂活不下去了。海军为了保住国内军舰的制造能力,也会按期下达军舰的订单,以保证船厂不会倒闭,出现技术断层。
淞沪造船厂的李晨中和天津造船厂的总经理方昆边两人交谈着的时候。会议室的隔壁,几名海军高层也是进行了交谈。
这几人其中一人是海军舰政部副部长徐多闻少将、另有造船科科长周吉文上校、还有海军军械司司长曹家培少将。
这三人里,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