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舰了。
从1869年开始到现在,这三年时间里舰政部那边已经是提交了最少七八个设计方案,但是让林哲很失望的是。
也许是遇到了当代战舰设计的瓶颈,这先后提交的设计方案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和舜帝号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顶多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但是距离林哲的要求还非常远。
如果变化不大的话,还要舰政部做新设计干嘛,直接继续建造更多的舜帝号不就完了。
翻开报告书,林哲却是发现了有些不同,然后很快就是被惊呆了!
首先该舰的设计图样和舜帝级有极大的不同,该舰并不是帝国前面两级战列舰常用的菱形布局,主炮数量也不是四座双联装,一共八门火炮。
而是采用两座双联座,前后中轴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乃是当代诸多铁甲舰,同时也是后世前无畏铁甲舰的布局方式。
采用的火炮也不是帝国海军惯用的两百五十毫米后装炮,而是准备采用三百二十毫米毫米的后装炮,林哲注意到了,这预计采用的三百二十毫米后装炮,其炮管长度为二十五倍。
帝国的工业实力什么时候能够强悍到制造三百二十毫米口径,而且身管长达二十五倍的后装火炮了?
炮塔用的也是一贯用的封闭式炮塔,装甲预计采用的是先进装甲,至少什么先进装甲舰政部的人也不知道,反正是要求比现有的钢面铁甲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性能。
而动力系统却是准备采用更先进的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也就是俗称的三胀式蒸汽机,这又是什么?帝国什么时候有三胀式蒸汽机了,林德机械公司那边不是说还在研发当中吗?
林哲可是很清楚,虽然帝国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对三胀式蒸汽机进行研究,但是一直进度比较缓慢,但是现在前世界都没成熟可靠的舰载三胀式蒸汽机呢,就算是想要从其他国家购买技术都买不到。
最后这款战舰的设计排水量达到了一万一千吨,配属四门三百二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径的后装舰炮,然后还有四门两百毫米的舰炮,十几门的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
采用三胀式蒸汽机,配属十二座锅炉,输出功率达到八千五百匹马力,设计航速十五节。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船竟然还不是低干舷设计,而是采用和装甲巡洋舰一样的常规干舷设计。
看着这种怪模怪样的设计方案,林哲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这船我们能造的出来吗?”
这船看上去性能数据的确强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