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出的一份答卷。三年前,也就是党的**提出全面建设xiǎo康社会后的第二年——2003年,全国“两会”刚落幕,江东省委书记李元焯就带着党中央对江东“两个率先”的嘱托直奔鹿城。面对这片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土地,他明确要求:“鹿城要争当全省‘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当年仲夏,江东发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总动员令。三年过去了,鹿城终于不孚众望。江东省委省政fǔ日前专mén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学习鹿城经验,推进“两个率先”。
其实,鹿城一直都是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且不说鹿城创造了诸多的“全国第一”,如,第一个自费建立开发区、第一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第一个网上报关,近年来鹿城也是新闻不断,荣誉接踵而至。2004年入选“最佳华夏魅力城市”,2005年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县。鹿城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吸聚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到帐外资,实现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四的gdp。2004年5月,顾挽澜总书记到鹿城视察之后说:“都像鹿城,xiǎo康社会就实现了。”
鹿城奇迹绝非一天之功。改革开放20多年来,鹿城人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sè的“鹿城之路”,并且不断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以创造xìng的实践,探索着具有鹿城特sè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xiǎo康之路。
当初萧宸在吴城市委书记任上之时,对鹿城就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并对鹿城提出了三个要求,而这三个要求,正是如今鹿城率先实现全面xiǎo康的关键点。萧宸提出的三个要求是: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当时接任鹿城市委书记的陈德是怎样秉承萧宸书记的意志的呢?
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1979年之前,鹿城还只是吴城的一个“米袋子”,人少地多,全县工业产值才1亿多元。如今,鹿城已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全市gdp超过了73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了23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第一位。
外向型经济,是鹿城之路的最大特sè,在鹿城xiǎo康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全市60%的财政收入、70%的gdp、80%的工业总量和90%的外贸进出口都来自开放型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半源自外资。在鹿城,外资趋之若骛,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惊讶、羡慕和探究的目光。说起来,除了区位优势之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是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