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志愿兵。到了战争中后期,数十万外籍志愿兵已成为党卫军的重要力量,并在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作战行动中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忍耐力,而柏林战役中,“查理曼”大帝志愿兵师、“北欧”师、“维京”师甚至一个“自由印度”师所辖部队几乎怀着必死的决心参与这最后的血腥战斗,狂热的精神也使之成为二战战场上最彪悍的战斗力量!
以林恩所知,在帝国势力败退北欧的最初三年,“避难所”基地仅有数百名非德籍人员,直至东西方开展、世界形势发生转折后,帝国开始扩充军队规模,从西班牙、瑞士、阿根廷等国秘密征募的人员有一些是前党卫军的外籍志愿兵,帝[***]队中的非德籍人员哎有所增加,但直至1949年苏军撤离德国本土时,这些“外援”的总人数也不过两千余人。显而易见的是,作为第三帝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武装党卫军将领,迪特里希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召集旧部、扩充兵团。在克莱斯特报告了帝[***]队最新的增调行动后,现年58岁的前党卫军悍将汇报说,近曰又有七千多名外籍志愿人员通过审核加入他的兵团。与之前几批志愿者不同,这些人大多数是不具备作战经验的新手,需要至少一个月的训练才能成为具备最基本战斗素质的士兵,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将会有多支完成整训的外籍部队抵达本土参战,他们包括一个西班牙反坦克步兵营、一个芬兰山地连、一个瑞典反坦克步兵连、一个荷兰步兵连、一个意大利步兵连以及来自法语国家的一连反坦克步兵。此外,第一批辗转抵达北欧的匈牙利志愿者已经完成集结,他们人数虽然还不够组建一个战斗连,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合格的士兵,而且在匈牙利政斧的纵容下,更多的匈牙利志愿者正努力通过苏联控制下的克罗地亚前往保加利亚,再经由海路前往西方盟国控制区,这是一条相当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一连、一营的部队在对抗百万苏军的战争中毫不起眼,可当迪特里希铿锵有力地说出它们由哪个国家或民族的志愿者组成时,在场之人仍能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在信仰与使命的感召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众多年轻人汇聚到一起,这需要何等可敬的勇气和魄力。二战时期的经验让德[***]人们意识到,外籍志愿者不仅仅是出色的士兵,他们中的佼佼者同样能够成为优秀的战场指挥官,无论东线还是西线的战斗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外籍志愿兵军官直接指挥外籍部队甚至德籍部队的例子,这也完全可以说明,以反对布尔什维克和泛欧洲思想为主导的德军中,国籍和民族的区别并不强烈,外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