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窑主们只承担大部分费用,条件是必须用他的煤,他也凭信用保证用煤质量。
如此便宜的事谁个不为?于是窑主们纷纷与刘鸿生举杯盟约。
回去的路上,刘吉生很担心,觉得一旦失败了,这可是几万元的大损失呀,刘鸿生却自信地笑着说道:“都是燃料嘛,煤又大优于柴,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总会对路的!再说不舍本,怎求利,放心,白huāhuā的银子就会来的!”
很快地打通了相应的关节,刘鸿生特携锅炉专家金芝轩带领十几名工友同行,在宜兴日夜奋战,很快地建起十几座新窑,试烧结果十分成功,窑主们自是喜出望外,甘愿实践约言,并在刘鸿生的提请下,招收一大批柴民为烧窑工,柴民们收入固定而且高了,也较打柴少了些辛苦,原本的恐惧也自然消失了,而且出于感jī,也鼓吹烧用开平蝶,一下子赢得了大数量、大批量的用户,销路大开,而且声望日隆,信誉日增。
刘鸿生又迅即采取了几大措施,不但在上海增设煤号,而且在长江整个下游各城镇设分号,建码头,并延伸至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农村,改农村几千年烧柴为烧煤,建立了很广泛的销售网。
几年前,开平煤在上海销量甚微,别的城镇更是空白,如今不但在上海的数量剧增,沿江各城乡,销售总量也极为可观。由以往的默默无闻,一举而跃居煤炭销售首位,使同业无法望其项背。
这几年间,他鼓足了风帆,一刻不停地拼全力在商海中疾驶,而精力之旺盛,头脑之清醒,洞察之高超准确又少有其匹,他直接经营的蝶炭销售量最多的一年高达二百五十万吨,约占开滦矿务总公司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收益年年在几十万元,最高时达一百万就。
“十年经营,到民国八年年欧战结束,他只有三十岁时,就变成了名震上海滩的蝶炭大王。”蒋介石大是感慨地道:“这也算是宁bō人中的骄傲了。”
王恒岳频频点头:“煤炭大王,这个名字好啊。〖中〗国有什么火柴大王、仿织大王,但却唯独缺少一些媒炭、钢铁方面的大王,这才是工业强国的基础。不过,在我看来刘鸿生的这个煤炭大王还有一些名不副实,他主要是在那里做些代理,倒买倒卖,没有自己的蝶矿,无论别人怎么夸奖,终究还是欠缺了些……”
“是啊,所以这次大总统到宁bō希望能够接见一下他。”蒋介石话里有话地道。
王恒岳脸上lù出了笑容:“不光是宁bō人团结,你们这些浙江人也团结得很那,我看你是特意想要引见我认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