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他回来再一同到六国饭店去。又叮嘱陈恭澎几人好好地再多研究研究。
王三明回家去了,白世维原想打个盹养养精神,可不要说睡不着,连眼睛都瞌不上,索性坐起来聊天,于是陈恭澎几人又说到了“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在北京的名气可不小,但规模却不大,只不过是一憧四层楼的旧式建筑而已。论设备,远不及“北京饭店”讲实惠,也不如“中垩央饭店”或“长安春饭店”就是因为在“东交民巷”独此一家,所以才显得稀罕,尤其是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中国人。
“六国饭店”坐东朝西,大门临街,进出要上下十几级石阶口予人印象较深的,还是那道团团转的旋转门。
一进门,就是宽敞的大厅,地上铺着猩红的毛地毯,这么一衬托,骤然子人以高贵感,这就是舶来的洋嘘头。
长长的大柜台,有管车的账房先生……
“六国饭店”并无电梯,也许因为只有四层的缘故。
可是楼梯宽阔,容得下四个人并排上下。二楼通道的宽度,也和楼梯差不多,都铺着地毯,如果不跳跳蹦蹦,听不见走路的声音。
二楼的形状,有如兀字,也就是只有三面有房间,接近楼梯口的这一边,只是一条通道。通道上,有一张小型柜台,是茶房当值、听候客人呼唤的中心点。
王三明开的房间在二楼一角,离楼梯有五六十步之远,位于右首那条甬道的尽头。再往里走,有一排横的房间,转过去就是左边的那条甬道了,所以说成兀字形。
这间房不大,床可不小,铺在床上的垫子被单,薄的厚的倒有好几层,白世维对陈恭澎说道:“那支手垩枪,不方便出来进去都带在身上,有时候就塞在枕头底下,三明兄也知道,万一有什么临时的机会两个人都可以拿来就用。”
白世维是有心人,他听茶房说道:“后面还有一道防火用的太平梯,已经多年不用,现在都塞满了破旧东西。”
如此说来,可能作为出路的太平梯已经失效,可不必列入考虑了。
三楼的格局,和二楼相仿佛。四楼可就不一样了,据说,四楼这一层能够供客租用的房间,只有二、三楼的半数,那一半是供长期客人居住的,设备、开间以及租金等,都有分别。世维好几次想上去看看,可是一直找不出个自圆其说而不引人起疑的借口。
说到这里,王三明回来了,他和白世维再去六国饭店,总得寻出些蛛丝马迹。
时间消逝得很快,眼看着限期越来越近,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