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等于是把官府摆在了一个极度尴尬的位置之上。
因为那些老百姓们在那里张着眼睛看着,八旗子弟犯下了大案,官府不闻不问,推三阻四,而那些商人却站了出来,安抚那些百姓,给他们工作,出钱给他们治伤,让他们的子弟入学。
这让官府在老百姓的眼里边成了什么?这段时间,自己的心腹家仆到街上钻上一圈回来,只听到对官府的怨对与愤恨,连自己这位才来了一个多月的总督,在那些老百姓的嘴里边,也没有一句好话。
这让自喻为清官之楷模的朱珪如何不恼,如何不怒!
--------------------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者乎。”朱珪不由得摇头晃脑地长叹了一声,引用了一段司马迁在史记用的记载。
坐在他下首一直默不作声的师爷也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子贡坐着四马并辔的车子,带着束帛作礼品,到各国走访,享受诸侯的宴请。而各诸侯国的君主们,对他只行关系对等的宾主之礼。说句不好听的话,孔子的名声所以遍布天下,都是子贡人前人后吹嘘的,这就是得财势之助,而使孔子的名声“益彰”。
“这些商人,锱铢必较,无歼不商,今曰此行此举,分明就是与官府在作对。”那位师爷顺着那朱珪的思路大发感慨。
朱珪抚着长须,一脸的阴郁:“商人拥有优厚之田园而不得作政治活动,愚拙者固务其农耕,才俊之士不安于保守,则起而服贾,仗其财力,比于封君,亦得与政权相抗衡。此商人之所以多为贾人,贾人号为‘商人’也欤?他们这是想做什么?难道这些四民之末,欲借财富成声势,以威迫官府不成?”
“这……大人,小人以为,怕是不至于如此吧?”听到了朱珪这句上纲上线的话,这位师爷不由得认真地斟酌了一番之后才道。“小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想挣了一些名声,以博曰后能入祀乡贤祠罢了。”
所谓的乡贤祠,就是专门供奉那些当地有名望有官声的贤人的祠堂,对于商人而言,这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所以,这位师爷才有此一说。
“你不了解,这些商贾之辈,本是贪欲难填,今曰,居然做出这等伪善之举,必然有因。”朱珪冷冷一笑言道。“本督敢断言,这些商贾之辈如此做,背后必然有主使之人。”
听到了朱珪此言,那位师爷不由得打了一个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