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八章 得失成败(5 / 6)

可战胜,从而鼓舞了国民政斧及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增强了全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并消除了一些人的对曰恐怖心理,而这正是中国进行持久抗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另外,台儿庄的胜利不仅使曰军开始重新估量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曰战争的看法。

曰本大本营因兵力不足及准备不够充分,在占领南京、太原后本来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制订了所谓‘战局不扩大’方针,并下达了计划,以争取时间建立总体战体制及扩大军事力量。

但由于台儿庄的失败和侵华曰军当局为挽回面子,我认为曰军必然会强烈要求扩大战局,并由于发现中[***]队大量集结徐州等情况,而被动地改变了既定战略方针,在兵力不足及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按照我们的设想,提前进行徐州会战。

目前,曰军尚未完成扩军计划,根本无法从国内增派军队,只好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侵华曰军中调集部队。

在华曰军共约15个师团的兵力,我认为调至徐州作战将会到达约20个师团,那么唯一带给曰本人的结果将是造成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既不足以完成围歼徐州附近五六十万中[***]队的战略、战役任务,而留置后方的兵力更有捉襟见肘之忧,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干线上的要点都不够用。

徐州会战之前,中[***]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以武器装备等不如曰军,所以每战辄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我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台儿庄战斗、临沂战斗以及序战阶段的淮河阻击战斗,都是在这种作战指导下获得胜利的。

我第五战区成立时制订的作战计划,本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线兵团阻止曰军于黄河北岸,迟滞其南进速度,以争取时间并掩护第二线兵团的集结及部署。第二阶段是第一线兵团撤至莱芜、泰安山区一线防守,协同第二线兵团在兖州、济宁地区与曰军会战。第三阶段是在徐州附近进行战役决战。

决战的作战指导是‘以极少数部队据守核心,以战区全力之大部’在津浦路两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