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直接拿灵光一闪搪塞过去呢。
目前闺学里教学用的织布机,也用梭子,只是梭子式样很传统罢了。把这个传统的梭子变成飞梭,只需要一点灵思妙想就能办到,原理也很简单。至于要如何给这个飞梭安上滑槽,那是以后的事了。
谢慕林在考虑要不要招揽一两个纺织技术特别出众,又通晓织布机制造的人才到自家来?这样以后她可以想办法“启发”这个人,让真正的飞梭纺织机现于人世。必要的时候,珍妮纺纱机什么的,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发明”出来的嘛……
谢慕林亲自画了几十张飞梭的图纸,各种大小尺寸的都有,自己也拿不定哪一款更好,索性就全都交给马路遥,让他去找几个好木匠,不光是前湾村那个,湖阴县城里手艺好的木匠也要,都照着图纸,用不同的木料,给她做几十个样本出来瞧瞧,顺带还要做一批配套的线轴。
等到样本做出来了,她就亲自把棉线缠到线轴上去,然后插装到飞梭上,拿到织机上慢慢做试验。
她也不着急,反正这一个个不同尺寸大小材质的飞梭试用下来,她总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一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拿出靠谱的“发明”,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谢慕林一边做着飞梭的试验,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学业与绘画练习。谢老太太那边,她就按照往日的惯例对待,并没有额外分心去留意。她实在是太忙了,忙到没空去理会谢老太太又闹什么别扭。闺学的功课与飞梭等事就已经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的精力,更别说她每旬还要抽出时间来,帮母亲文氏算家里的账目,免得叫宛琴有机会钻空子。小妹谢映芬与二房的表妹杨沅还不省心,近日正磨着她,要求她履行承诺,陪她们做新点心。
谢慕林确实是答应过她们的,倒不好食言。她想着八月马上就到了,自己又早有心要捣鼓一下广式月饼,丰富一下自家的点心食谱,便趁着飞梭那边稍稍有了进展,闺学又为过节放假停了课的当口,向谢老太太辞行,打算回新宅去住两天,连月饼带教妹妹们做点心,都一并解决了。
谢徽之已经答应了会过来陪谢老太太两日,倒也不愁老太太没人陪伴。不过她的病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需要再休养些时日,补充一下元气罢了。杜逢春老爷子都不再亲自上门复诊了,最多是打发徒弟过来诊个平安脉,所以就算放她在老宅待几日,也没有问题,反正还有马路遥夫妻以及珍珠、何婆子在呢。
谢老太太却拉长了脸,十分不情愿放谢慕林回去:“你若有事,就回去办,天黑前回来就好了,无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