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战争之后的处理办法了。
从目前掌握的现有信息来看,俄国人很难不介入这场战争,除非英国直接宣布帮助奥斯曼帝国平叛。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有足够的利益,否则英国人不可能主动的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就算英国人真的愿意加入到这场战争,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吗?恐怕未必。
有着英国的亲自下场,奥斯曼帝国肯定能够很快结束平叛,并且还不用担心俄国人的危险。
但之后的奥斯曼帝国肯定会被英国人渗透,奥匈帝国方面想要再渗透巴尔干地区,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目前的奥匈帝国处于比较模糊的态度。如果非要说的话,奥匈帝国的态度更像是希望参与巴尔干半岛局势的俄国和英国全部消失,这片土地只留下奥匈帝国一个列强才好。
奥匈帝国罕见的在巴尔干半岛局势方面保持了中立,耐心的等待英国和俄国新一轮的外交斗争。
同时,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又命令奥匈帝国的军队随时待命,确保奥匈帝国可以在任何时刻介入到巴尔干的战争当中。
虽然奥匈帝国并不打算干涉这场战争,但本着见者有份的原则,不管是谁获得了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都要保证奥匈帝国能在其中吃到一口肉才行。
如果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帝国,那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会选择和英国人联合,甚至不惜用战争威胁来逼迫俄国人退让,将巴尔干半岛三分,而不是全部任由俄国人吞并。
如果奥斯曼帝国打败了俄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不仅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可以维持原状,也能进一步挫败沙俄帝国的野心。
但这个想法的可能性远比第一个想法更低。虽然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都是衰弱的帝国,但奥斯曼帝国明显已经行将就木,沙皇俄国虽然苟延残喘,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自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可能是欧洲近段时间来最热闹的新闻了。
也正因为如此,巴尔干半岛不仅吸引了三大列强的关注,同样还吸引了大量的报社媒体以及关注此方面新闻的欧洲人。
西班牙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一方面大力推动小学义务教育的推广,在加泰罗尼亚和马德里两个地区做好试点工作。
另一方面则暗中联系奥斯曼帝国和俄国,为西班牙的武器装备寻找出口的机会。
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包括粮食在内的其他战略物资也可以出售。西班牙近几年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