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余长宁当日写给秦清的那一首词,先不论秦清的嗓音如何,光是歌曲的意境便是极为难得,将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友朋相隔千里的境界氛围唱得是惟妙惟肖,一时间人们心头不由纷纷涌上了一股淡淡的惆怅。
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词曲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是一句神来的点睛之笔,并没有怨天尤人的哀愁,而是展现出了一股豁达的心境,实在尤为难得。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头戴百灵鸟面具的长乐公主对着旁边一名女子冷声道:“这秦清果然有几分真才实学,光凭着琴声我便望尘莫及,二皇姐,莫非男人就喜欢这样的狐媚子?”
那头戴杜鹃面具的正是南平公主,她微笑低声道:“长乐啊,听你的口气似乎对这秦清颇为不满,莫非你家驸马与她有一腿么?“
长乐公主冷哼一声,自然不会将事情告诉他,淡淡开口道:“我家驸马虽非柳下之惠,但也算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二皇姐实在说笑了。”
两人尚在交谈中,高台上的琴声又是大起,与起先舒缓连绵不同的是,此刻的琴声多了一种悲怆豪迈之风,仿若两军对阵大见萧杀。
秦清突然抬手一个长拨定音,琴声恍若流水一般骤然被拦腰折断,在这须臾之间的空隙寂静里,轰然之音又是骤然弥漫全场,如萧萧马鸣掠过广阔的草原,如百舸争流飞下浩淼大江,如烈烈旌旗席卷九州大地,听得人们全都心儿为之一紧。
苍凉飞扬的琴声中,秦清高声纵歌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此诗乃是由余长宁参加遴选驸马时,在书法比试中所用,目前早已在长安贵胄里面传扬开来,不意秦清竟是别出心裁地为其谱曲,并在今日高亢而歌,当真是大出人们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