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真迹墨宝,上书: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这《两谢贴》是王羲之挥毫送给先祖谢安与谢万,故名为“两谢”,谢家一直保存至今,从不轻易示人,若非山穷水尽,小生是绝对不会拿出来变卖的。”
余长宁本就精于书法,可谓内行看门道,这幅《两谢贴》自然洒脱,纵笔迅疾,恰如惊猿脱兔;驭笔徐缓,又如虎踞龙盘,抑扬顿挫,极有节奏感,可谓难得的佳作。
正在观看之际,一名商人已是迫不及待地高声道:“敢问少年郎,此字画出价几何?”
青年文士伸出五根手指,展颜笑道:“五千两银子,概不还价。”
此言落点,周边众人立即倒抽了一口凉气,五千两之巨实在太过惊人,也难怪众人会露出惊异之色。
那商人一看便知道家财万贯,咬了咬牙开口道:“若真是王羲之的真迹,五千两银子也算值了,少年郎你先等着,我这就去取银子。”言罢,转身疾步去了。
谢千仇一笑,又展开了其他字画叫卖,但都因价格惊人,看得人多,买的人少。
余长宁闲来无事,加之又是喜好字画之人,所以也驻步观看,并没有急着离开。
不消片刻,时才那名商人带着一个老年文士匆匆而至,张口便说道:“先生,你快给我看看那字画可是王羲之的真迹。”
老年文士点了点头,步履蹒跚地走了过来,细细地端详着那幅《两谢贴》,看得半响,突然激动开口道:“真迹,绝对是王羲之的真迹,大家看看这字画,文字时草时行,间而有之,体势间杂,但又和谐统一,绝无生硬造作。用笔之轻重缓疾,极富变化;而字势略方,以见骨力。若非王羲之,绝难有此等笔力。
那商人听得频频点头,谢千仇也是面有得意之色,看来这桩交易算是快要尘埃落定了。
见状,余长宁终于忍不住了,微笑上前开口道:“老先生觉得此乃王羲之真迹,但在下不以为然,这幅《两谢贴》乃后人临摹之作,虽然字画功底深厚,但临摹始终就是临摹,算不得真迹。”
此言一出,周边围观看热闹的人们全都露出了无比惊讶之色,那商人更是惊得瞪大了双目,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这位公子,不知你从何得知此乃临摹之作?”
一丝惊讶之色从谢千仇眼中一闪而过,他冷笑开口道:“阁下好大的口气,竟说我这幅《两谢贴》为后人临摹,实在是不懂装懂,胡言乱语,大家不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