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七四章 《唐律疏议》(2 / 4)

帝婿 蜀中布衣 3142 字 2021-06-05

之后的《贞观律》呈上前来一睹。”

“准奏。”李世民立即重重一拍御座扶手。

不消片刻,内侍捧着一个木匣快步上殿,毕恭毕敬地放在了李世民身前的御案上。

在大臣们炯炯的目光中,李世民亲自打开了匣盖,拿起一叠纸笺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得半响,眼睛陡然圆整,竟是忍不住轻轻地“咦”了一声,显然颇为惊奇。

见李世民这般模样,众臣都止不住的好奇,只有余长宁一个人气定神闲地站在殿中,面带淡淡的微笑。

看了许久,李世民这才长吁一声放下了手中纸笺,惊叹出道:“修订得果然更加合情合理,内侍,将这份手稿传给众大臣翻阅。”

站在李世民身旁的内侍应得一句,立即端起案上木匣走到了朝班之中,大臣们立即你几张我几页地翻看了起来,不消片刻,殿堂内激起了高声的议论之声。

仔细地读了几页,房玄龄心头大为激动,拱手朗声道:“启禀陛下,臣以前奉命主持《贞观律》的修订,目前《贞观律》最大的弊端,在于朝廷和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余祭酒所修订的《贞观律》,对律法逐条逐句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如臣所看到的‘流刑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这一条律法,余祭酒在后面解释为‘《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又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大罪投之四裔,或流之于海外,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盖始於唐虞。今之三流,即其义也。’使之更加让人能够理解,实在是非常可贵。”

长孙无忌时才不信余长宁之言,此刻走上前来对着余长宁心悦诚服地拱手道:“余祭酒果然了得,刚才本官言语冒犯了。”

余长宁急忙抱拳回礼,心里却暗自好笑,因为他所默写的这本《唐律疏议》正是长孙无忌在高宗永徽元年组织修订,自己虽然让《唐律疏议》提前问世,但说到底也是剽窃了长孙无忌以后的功劳。

李世民眼见大臣们都如此认同余长宁所修订的《贞观律》,不禁龙颜大悦,拍案笑道:“朕还不知道余卿竟然如此通晓律法,实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传旨:尚书省将这套修订手稿立即缮写十余份传抄所有官衙传阅,最后将意见汇总到政事堂,政事堂再加以梳理报送于朕,若没有大的问题,便可以推行实施。”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立即代表尚书省拱手应命。

李世民又笑道:“余卿,此番你立下了大功劳,实在乃国之良臣,待到修订之后的《贞观律》推行以后,朕再好好地奖赏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