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长宁。来得可真早。”随着一声招呼,房玄龄已是大步走了过来,老脸上荡漾着亲切的笑意。
余长宁拱手笑拜道:“余长宁见过岳父。”
房玄龄拍了拍他的肩头,微笑提醒道:“记住,朝堂之上只有同僚,没有岳父,你乃政事堂的一员,待会朝参结束一定不要忘记来政事堂报到。”
房玄龄乃贞观一朝当之无愧的名臣,为相更有二十年的历史,现在在政事堂上,也只有长孙无忌的资历能够与他一较长短,此话听似提醒实则关心,余长宁连忙笑吟吟地点头道:“好,下官一定准时前来。”
房玄龄微笑颔首,也没有和他多聊,径直来到殿前整理衣冠肃穆等待。
不知不觉中,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亥时已过也不见李世民到来,群臣们尽管觉得奇怪,然而也不敢私下交头接耳议论不止,毕竟旁边有捧着玉笏的殿中御史监察风纪,朝臣若在上朝之时失仪,可是会被扣俸禄的,倘若遇到天子心情不好,左迁罢官都有可能。
及至卯时三刻,才有一名老内侍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站在台阶上面尖声宣呼道:“陛下有旨,今日不行早朝,群臣可自行散去。”
此言一出,殿内李绩响起了一片轻轻的哗然声,继位二十年来李世民一直勤政不缀,罕有如今日这般该早朝而不早朝的情形出现,着实令不少人感觉到意外,好在今日并没有多少大臣禀告要事,些许国务交由政事堂宰相们处理亦是可以。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是专供宰相议事处理国务之处,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三省长官,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想让兵部尚书李绩参与朝政,特敕授他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亦为宰相。如今余长宁也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身,参知政事。
一到门下省,便有吏员前来替余长宁引路,穿过几道回廊,便看到一座朴实无华的马蹄形房屋坐落在皑皑白雪之中,青墙红门煞是典雅别致。
进得屋内,却是一片温暖,四个火红燎炉在四面墙角散发着热气,与外面的冰天雪地直是两重天地。
房玄龄正端坐首案与旁边的马周低声交谈,另外右仆射长孙无忌、侍中褚遂良、兵部尚书李绩也分坐各案。
当看到余长宁到来,房玄龄老眼陡然一亮,笑着招呼道:“余相来了?快请落座。”
余长宁微笑颔首,瞧见末案尚有空位,径直上前撩起衣袍端坐于后。
见所有人都到齐后,负责主持政事堂事务的房玄龄正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