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突围,将这里的消息带回去,让家主好生提防岳凌。”
火枪在近处的威力,实在比弓箭大的多,更何况他们还有近半数的人,为了在水面上行动方便,还舍弃了原本的甲胄,在面对身披铁甲的京营士兵时,更是无力反抗。
江中心逃窜的倭寇,和原本在岸边接应的倭寇,都被赶到了河岸边,芦苇丛一带,此刻成了进退失据的活靶子。
李德辉正要再翻身跳入水中,却见水面上的大船中,分出了许多艘小船,像是救生用的,接近了他们方才用的船只,利用起来,往岸边向他们逼近。
腹背受敌之下,作为这伙倭寇的统领,李德辉只能当即做下决断。
“没办法了弟兄们,只能从正面突围了。不要忘了我们德川家的荣耀,挥刀向敌,只有战死,没有屈服!”
“火枪没那么可怕,他们填装弹药很近,打了一发,我们接近后,就打不了第二发。”
李德辉鼓舞着身边人的士气,慢慢传递给更多人,开始持刀,悍不畏死的冲向火枪队的军阵。
依托岸边接应的披甲士兵在前抵挡,一时间也形成了抵抗之势。
李德辉对于火枪的认知,是没有出现偏差的,但是在岳凌调教下的火枪队,完全可以根据阵法来弥补不能迅速填装弹药的不足。
而且这一支火枪队,就是当时在正阳门与北蛮人打了最后一战的精锐,配合起来更是毫无差错,像是一架精密仪器一样,循环着装弹,列队上前,激发的动作。
一个照面,便打得倭人无法招架。
场上依旧呈现着一边倒的局势。
岳凌乘小舟迅速接近芦苇荡,率军攻击倭寇背部。
也正在此时,前方的火枪队也和突围的倭寇前军展开了白刃战。
这一伙倭寇身上配的是武士刀,皆是出自日本本土的精英武人,也正是这些倭寇在东南大地肆虐已久,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
甚至在元庆十二年,曾有一伙倭寇突破沿海卫所,一路烧杀强掳直趋金陵的战绩。在那次倭寇之乱中,地方官员就死了五六人,官兵更是死了数千,而倭寇本身才不足百人,这可以说是大昌之耻了。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