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派人前往太白山寻访孙真人越好,嗯,这样吧,我亲自知会情报局,让那边派出人手前往太白山中查访。”
“陛下能够这么做,自然是在好不过了,相信孙真人定然会了解陛下之诚意。”
“不过,我也不敢报太大的期望,毕竟孙真人绝非一般人,昔日数朝天子,皆邀其入仕为官,相待甚重,可皆为其所拒……”说到了这,我顿了顿,很是信心十足地道:“不过也无妨,若无本事,又何必想请,既然请,那么,就得诚心诚意,实在不行,本公子就亲自去请,当面述之我的想法,不信他不来
“陛下为了万民之疾苦,而自愿跋涉艰险,若是孙真人闻之,定受震动……”袁天罡顺势又拍了个马屁,然后正准备告辞,被我唤住,问起了他华夏帝国大学堂和华夏帝国科学院的情况。
现如今,华夏帝国科学院共有三十七名院士,里边有不少的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冶炼人材,而本公子言传身教的十余名孤儿,现如今有七人成为了科学院里最年轻的院士,他们都精通化学、物理、几何、数学,另外还有两人对粮食和各种植物很感兴趣。
除了我的学生之外,院士之中,大部份为道士,没办法,这个时代,真正的专业份子好像都是道士,而那些士子,读书更多的是为了升官发财。
反正就我所知道的,袁天纲是优秀的数学和几何人材,而李淳风与傅仁均则是数学与天文皆尽精通,而孙思邈医术上的造诣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而懂得制取绿矾油也就是硫酸的那两名道士对于化学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帝国科学院会有那么多道士的原因。除此之外华夏帝国大学堂内的学生目前有百分之八士乃是从韩城县大学堂转学过来的。
毕竟这些学生经历了数年的教育,想比起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而言,或许他们在文科上的底蕴不足,但是,在其他科目方面,绝对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的前例。
“…除了原来从韩城县转学过来的七百八十三名学子之外,目前,已经从长安及周边地区招收了四百三十五名学生,因为那些学生都才进校不到一年,所以,准备等到了今年年末之后,再行分科。”袁天罡不愧是数学强人,至少记忆很不错,连个位数都记得很是清楚。
“嗯,科学院那边的审核要严格一些,是否有资格进入科学院,得看一看他们有何特长,有什么样突出的贡献……”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道:“总之,都要经过我的首肯,才能进入。”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