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监督检查,才看到这样的玩意,也就是几个大池子,污水从一个池子流进外一个池子,然后再流向另外一个池子,最后排进河沟里。
当然,二十一世纪的物理法处理工业污水还有一些什么微孔滤机,离心机,电动抽水机啥的。我们可没有,只能依靠水池的高低交错来使废水流动以格栅、筛网阻拦杂利,然后由其自己慢慢的沉淀、沉砂。反正那七个超大的池子,由着它慢慢的沉淀之后流进黄河就行。
但是至少化粪池将最污染环境的东西都给容纳了,并且还变成了极好的有机肥料,绝对是这个时代的一大创举。
华夏古代也是有排水系统的,而且在大城市里边,也是相当的完善。古人在城建中,一直重视下水道建设。下水道最早在殷周时代的宫廷就有了,到汉魏六朝时期,主要城市普遍都设置,有时甚至用陶管作下水管,十分规范。
反正我记得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资料,说是有人曾经去参观过江西赣州这座古城留存至今的一项世界城建史上的奇迹:修建于公元九百多年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对比当今处处内涝,更感叹先人的智慧。
福寿沟系古代水利专家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一零六八年至一零七七年任虔州(赣州古称州时主持修建的赣州古城排水系统。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主沟总长达近十三公里,共有六个出水口,三个排入章江、三个排入贡江。福寿沟至今完好畅通,仍是赣州居民日常污水排放的主要通道,还保持着古式砖沟墙、条石盖板结构。
当年,刘彝根据赣州城地势,采用明沟与暗渠相结合方式,与城区池塘相串通,然后通过城墙下面的2个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贡两江。这一排水系统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旁支横络”、“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对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居住条件起了重要作用。这个系统同时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平时还可利用污水养鱼种菜,是赣州市城市建设史上最早的污水综合利用工程。
什么叫泽被后世?看看福寿沟就知道了。如今的城市排水系统,反正肯定没办法叫泽被后世,没给后世打脸就已经了不得了。
而原来长安的就是沿街边开深沟,不过,这样的排水系统只能应付小场面,我可不希望长安下大雨的时候出现没城的惨状,所以决定按照原计划改建。
现如今长安的排水系统已经动工将近一年的光景,大部份地下系统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