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九十七章 赵州桥的建设者(2 / 4)

调教女王 晴了 3125 字 2021-06-20

长达三千八百多里路的水泥直道,途经关中、汉中、巴蜀再到岭南,然后直入交趾。

当然,有些地方,仍旧需要渡船。现如今有些比较狭窄的河岸已经开始搭建坚固的桥梁,但是,真要把所有的桥梁都弄好,这最少还得花好几年的功夫

感谢李春,感谢这位中国古代,在隋朝最为著名的桥梁工程师,或者大家对李春这个人并不熟悉,但相信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从隋朝建造的直到一千四百多年之后仍旧耸立在赵州蛟河河面上的石桥,就是他最伟大的杰作。

而此人,本公子早就已经在大业八年的时候就派了人去寻找,最终,找到了这位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桥梁工程师。

之后,华夏帝国的水泥直道之所以能够这么快捷的修建,身为华夏帝国水泥直道总工程师的他功不可没。而今,他更是已经带出了超过一百名弟子,若不是现如今,巴蜀之地需要建筑几座难度极大,跨度极大的大桥还需要他去坐镇,本公子早就想把他调回长安,让他在皇家学院的建设学院内担任院长一职

而目前已经身为皇家科学会的会员的李春斗志十足,或许,我对于工匠的尊重以及对他们这些建设者们的敬意,让他有用不完的于劲。而且,他恰好是在私塾里边读过几年书的。有较好的整理自己思路和设计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出来的这一百多个弟子里,其中有二十多人目前正在皇家学院里边继续修缮整理着李春所讲述的那些关于道路桥梁建设的口述,另外,还需要把很多的,现如今已经知道的物理知识也要镶嵌进去。

如此,才能够让未来的学子们不光是知其然,而能知其所以然,如此,未来的华夏建设者们,才能够在李春这位桥梁建设大师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我今年年初在接见李春的时候就亲口告诉了这位年方四十五岁的大隋朝顶尖桥梁工程师,最多再给他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他必须要到学校任教四年,然后才能再次出山。

当然,当他再次出山的时候,自然不会再是他自己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学子,而是能够经历四年的坚苦学习,从他的身上汲取足够多的知识和养份的优秀毕业生。

至于他的那一百多名弟子,也都要到学院内进行回炉深造,为未来的华夏帝国的道路交通和桥梁建设添砖加瓦。

“陛下,今年我们的粮食产量比之去岁提高了近一成,不过,为了应付今后几年的征战,想来,所要囤积的粮食,怕是不会低于去年。”房玄龄在秋收完毕之后又出现在了我的跟前。

“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