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
退朝之后,武重臣随着我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内坐下品茗香茶,一面愤愤地讨论着朝堂上方才所发生的那一幕。
“娘,朕若仅仅只是想要出气的话。五千精锐,的确足够擒其国主,但是,朕所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个。”我笑呵呵地看着这位气得两颊微鼓,犹如秋天的红苹果一般可爱的娘温言解释道。
“那还能有啥?倭国地不过数郡,能有什么好东西?”瑶光妹一脸好奇地看着我道。
“倭国盛产金银,而金银正是我华夏所急需之物。”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杜如晦说出来的。而他说出这话时,房玄龄、武士、韦云起等好几位武重臣的脸上,都是一脸的理所当然,当然,愤怒仍旧滋润在他们的脸庞上。
仿佛不如此,他们就变成了**裸的抢劫犯,又或者是被羞辱之后要去镇压异端的正义使者。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群十七世纪拿着圣经的传教士,不过,屁股后边同样挂着一把已经上好了膛的火枪。
他们会用告诉那些土佬冒们什么是和平与友谊,什么是相互帮助,什么是高尚情操。当然,这只是讲给对方听,自己要于的就是烧杀抢掠,把别人的都变成自己的,把美好的都踩踏成垃圾。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他们至少要远远比那些西蛮的传教士高尚多了,至少他们会孔曰,孟云。
瑶光妹一脸错愕地看着我,然后看了一眼那些理所当然并且理所当然的大臣们,当然,也还有一脸悻色有些不好意思的大臣,例如魏征。
但是,他们都没有出言表达反对,而杜如晦太**裸的说法,这才让某此脸皮较薄的大臣面露赫然之色。
“这个说法,臣第一次听到。”魏征似乎觉得不辩解一下,不足以说明他的道德水平犹在常人之上。
“这是自然,倒真没想到,区区一个小小的倭国,居然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杨恭仁一脸的理所当然状。
然后,瑶光妹释然,冲我嫣然一笑。“陛下是想要占了那远在海外的倭国?那一定挺远吧。听说倭国可是在新罗之东。而新罗可是在高句丽之东。昔日杨广三征高句丽而不得,莫非夫君您有了更好的办法?”
“当然有,用船呗。”我笑了笑,给出了我的答案。“你或许觉得那倭国似乎很遥远。其实,真的不远。”
“殿下,从交趾乘船出发,只需十余日,便可抵达倭国,而若是从山东之地出发,只需要四日光景便至。”杜如晦的话让瑶光妹还有不少尚不清楚我华夏帝国航运业的大臣都不由得一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