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67章 都是废话惹的祸(2 / 3)

桓的时候,陪着笑说道:“陛下,这奏折堆到最

赵桓也知道奏折太多,他一天根本看不过来,凡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以及官品比较低的奏折,都会放在后面。

因为朱皇后李清照他们整理奏折的时候,也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确定奏折先后顺序,紧急的比如救急救灾,外国使臣等等都会放前面。

另外,递交奏折的官员的官职大小顺序也是重要的排序原则,因为每天都有数百道奏折雪片一般送上来。

而且很多人写奏折的时候都是长篇大论上万言,如果要通读一遍没一两个时辰根本拿不下来,而且还是比较快的,所以一天也批不了几个奏折,这还是李清照他们帮忙了的结果。

她们三个看奏折也看得很细,不敢囫囵吞枣,而且她们批准之后交给赵桓,赵桓往往还要快速的看一遍奏折的原文,然后才对奏折进行圈阅。

这位袁植只是正七品,虽然他是左司谏,有负责劝谏的职责,但是谁都知道,皇帝最不愿意看的就是这种话了,因为这种话十有八九都是指责皇帝的不对的。

而这种指责实际上更多的是大而空,泛泛而谈的长篇大论,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因此这样的奏折往往都会放到最后。

有时候新的奏折来了,就会压住,使得旧的奏折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审阅,因为会不断的新的更急的奏折压着它往上递。

这袁植的奏折也是递上来都两个月了,还没等到皇帝的批阅。

其实这不怪朱皇后好赵桓,因为谏议大夫和左司监这些文官平时都喜欢长篇大论,说些假而空的套话,使得朱皇后她们粗略看了之后,认为这些奏折并不重要,也把它放在了后面。

赵桓摊开了奏折看了一眼,便皱了眉,的确这份奏折同样跟其他的言官一样,都是洋洋洒洒上万字,厚厚的一本,跟小说一样。

因为竖体写的,字又比较大,一页纸写不了几个字,写上万字的奏折,那还不得厚厚一本。

并且前面长篇大论的都是陈述历朝历代君王的功过,又从太祖皇帝开始说到了本朝诸位先帝的施政得失。

到最后才说到了康王另立朝廷这件事,并指出黄潜善、汪伯彦两人是罪魁祸首,如今已经打入天牢却迟迟没有处置。

这位袁植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包庇两人,使得这件案子久拖不决,似乎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趋势,他作为言官,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因此才上奏折请求严惩二人。

赵桓飞快的看完了这份奏折,不禁苦笑。

难怪朱皇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