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六年前。
杨显守灵已经结束了,回到了相王府居住。
自从相王杨显在皇陵为武贵妃守墓,口碑直线上升,人人都称其为大孝子,相王府在京师的境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王府中又是许多投效之人,但是杨显皆以守孝为名暂时婉拒。
长史罗源又开始了常驻相王府行使长史之责,只是这次,王府总管应称话语权重了许多,又安排了陆衡这个相王属为外管事,内宅还有一个晏孺人,侍卫中许多都是武氏、晏氏子弟,可以指挥动的不过是文官,日常也没有多少事做。
终于王爷又要大婚了,这下子对外的事宜都是罗源这个长史负责,总算是又有了存在感,朝臣请柬、仪仗、花轿路线、护军编队等等,天天鞭策着手下的文官们起早贪黑的准备着。
杨显呢,一点都不放在心上,要不是去随王府拜见时,杨宪严肃的告知必须迎娶,自己说什么也不愿意的,只是义父那攫瘦的小身板看着让人揪心,只能叹息一声答应了。
今日难得天清气爽,杨显悄悄拉着晏朵,带上凌毅李展、陆衡、武庆、武彤、武迁一起往东市闲逛。
“朵儿你看看那边楼上站着的那人。”杨显轻轻掀开马车帘,用手指着一家酒楼上的儒衫青年,一手执酒壶,一手拿着狼毫笔,正在柱子上题字,旁边站着几个儒生大声喝彩。
“想必是个进京赶考的士子。”晏朵顺着杨显指的方向看去,说道。
“嗯,应该还是个才子,可惜了。”杨显摇着头轻轻惋惜。
“殿下是觉得他考不上?”晏朵问道。
“你觉得他考得上?”杨显嗤笑道。
“或许他本就是世家子弟。”晏朵轻轻的握住杨显的手说道。
“不是人人都是林合浦这般离经叛道的,世家子弟科举之时都是被关在家中,哪怕是做个样子也要做的,否则,咱们这位陛下是不会手软的,你看看街角站着的不就是那刹鲎炱的人。”杨显又指向街角逮着斗笠站在柱子边的一个青衫男子说道。
“殿下若是惜才,不若试试才气,召入府中也是好的。”晏朵微笑着说道。
“我一个需要小心谨慎的闲王,若是招揽人才,怕是别想好过了。无所谓,咱们自己培养,一样的,粱何村和龙首庄的人以后就让陈北直接给联络,也算给你找个事情做,可好。”杨显放下车帘,看着晏朵柔声说道。
“殿下,妾感念万分,正事妾不敢涉及,何况马上王妃就要入府了,这些事情,以后也得王妃点头才行。”晏朵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