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立马能想到自己家突遭不幸尽然是皇室所为。
“朕会让来兴加强河南道的密探。”杨隆眯着眼睛,轻声说道。
“嗯,但此终非大道,陛下以为臣让十七郎离京只是为了避免颜面吗?”杨宪撇了一眼杨隆,这才说道。
“还有深意?”杨隆对这个皇长兄已经不敢有丝毫小觑,闻言问道。
“前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后,将子嗣分封,看似有悖秦制,实则因为天下纷乱太久,皇帝威势难以彰显,子嗣王乃是皇权的延伸,虽然武帝推恩,但其实藩王已经将中央之权,皇帝之威深植各地,我朝立国,太祖也曾有意分封诸子,氏家大族决不同意,只能含恨作罢,于是设立刹鲎炱都尉府,暗子频出,将氏家大族震慑住了,只是后边南征北战,却再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行分封之事。太宗时忙着迁都,又要稳固四方,也没有找到机会。”杨宪说着自己都觉得遗憾,太祖、太宗那是杨家威权最盛的二帝,都没有执行下去。
“那宪宗时的永王就藩?”杨隆忍不住问道。
“太宗曾有意将永王封去藩地,最终不舍,宪宗皇帝尊太宗遗旨,将永王封去就藩,唉,氏家大族非常警惕,永王一人就藩,他们拗不过宪皇帝,不能阻止,就在永州将永王给毁了……”杨宪说出一番颠覆大家常识的事情。
“什么?不是宪皇帝……”让杨隆大吃一惊的话。
“呵呵,谁告诉陛下的呢?是谁告诉天下的呢?还是不是那些氏家大族和他们的门生。宪皇帝为人谦和,对百姓仁慈,善待兄弟子嗣,宫中所收宪皇帝颁布的圣旨哪里有什么残民之事?哪里有什么亏待宗室的事情?”杨宪冷笑道。
“在宫中读书之时,胡先生……”杨隆有些接受不了,当初宫中的侍读先生,他最喜爱胡适之,与人交谈春风和煦,为人正直无私,可惜等他登极之后,胡适之已经死了,否则定要重用。
“胡适之……与岳州向家乃是世交。”杨宪只是点了一句。
“……”杨隆直接无言以对,这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从没有这样想过。
“先帝登基,为宪皇帝上庙号,居然定了个宪,让先帝不满,虽然宪也是美谥,但是以宪皇帝之仁,先帝更希望先帝为仁、睿二字中定,当时的丞相梁询坚决不受,还带着百官与先帝打擂台,先帝当时愤愤不平,在近臣劝谏之下忍下来,逐步将旧官全部替换,才发现朝中以遍布氏家大族身影,这才同姑母和臣密议铲除氏家大族之事。”杨宪又说道。
“皇兄之意,是让朕从封十七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