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的春天依旧带着丝丝寒意,可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进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赵启轩,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每天清晨五点,便在朦胧的天色中悄然起身。他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身旁熟睡的妻子林悦和孩子。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目光温柔地扫过家人的脸庞,满是眷恋与疼爱。简单洗漱后,赵启轩披上那件洗得有些褪色的军大衣,推起半旧的二八自行车,缓缓驶出胡同。
车轮“嘎吱嘎吱”地碾过石板路,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让赵启轩瞬间清醒。街边的路灯散发着微弱光芒,与天上稀疏的星辰相互映衬。他的目的地是北京火车站,在那里,一趟列车即将载着他奔赴南方,追逐那看似遥远却又充满希望的商机。
北京火车站内早已人头攒动,嘈杂的人声、行李箱的滚轮声交织在一起。赵启轩熟练地在人群中穿梭,他的身影很快融入了周围匆忙的旅人之中。候车大厅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的气息,有旅人身上的汗味,也有空气中弥漫的方便面香味。赵启轩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此次南下要采购的小饰品清单。
经过漫长的旅途,赵启轩终于抵达了南方的小商品市场。这里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藏库,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他兴奋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老板,这个塑料耳环怎么拿货?”赵启轩拿起一对色彩艳丽的耳环,向摊主询问道。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赵启轩以满意的价格拿下了这批货。他一边挑选商品,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北京市场的需求,哪些款式会更受欢迎,哪些价格区间更容易被接受。
回到北京,赵启轩连家都没回,直接奔向王府井附近的那条小街。这里是他的“战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迅速摆好摊位,将从南方带回来的小饰品小心翼翼地陈列出来。这些新奇的玩意儿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立刻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南方最新款的饰品,别处可买不到!”赵启轩操着地道的北京话大声吆喝着,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一位年轻的姑娘被他的吆喝声吸引,停下脚步,拿起一对耳环仔细端详。“姑娘,您眼光真好,这对耳环戴在您耳朵上,保准更漂亮。”赵启轩笑着说道。姑娘红着脸,问道:“多少钱啊?”“十块钱,您看这做工,这材质,绝对值!”赵启轩回答道。最终,姑娘心满意足地买下了耳环。
这一天,赵启轩的摊位前人潮涌动,他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