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他引导两人来到创造屋的中心区域,那里放置着一个看似复杂却又精巧的装置。这装置由几个透明的玻璃球、精密的齿轮和一些未知材料制成的薄片组成,正中央是一个闪烁着微光的水晶体。
“这是什么?”宋咸鱼好奇地问。
“我们的得意之作——思想记录器,”老闲的声音中充满自豪,“能够捕捉并存储人的思想火花,防止灵感因遗忘而消失。”
“这怎么可能?”叶清凉惊讶地说,“不用灵力就能记录思想?”
老闲示意一位正在操作装置的年轻人过来解释。那年轻人名叫云思,是创造屋的主要发明家之一。
“思想在产生时会伴随着微弱的脑电波,”云思耐心解释道,“我们发现特定的晶体能够感应并记录这些波动。使用者只需戴上这个头环,专注于某个想法,装置就能将其转化为特定的光波模式,存储在这些玻璃球中。”
他拿起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玻璃球,放在装置上。随着几下操作,球体开始发光,周围的空气中浮现出一系列半透明的图像——一个灌溉系统的改良设计,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太神奇了,”宋咸鱼惊叹不已,“这简直像是一种不依赖灵力的传承方式。”
“没错,”云思笑道,“我们称之为思想图书馆。每一代发明家的灵感都被保存下来,后人可以直接查阅,在前人基础上继续创新,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
宋咸鱼若有所思。这种方法与他们修真界的功法传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却更加高效和直接。在修真界,弟子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师父的心法要义,而这里,思想可以直接被记录和分享。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老闲带领他们详细参观了创造屋的每一个角落,展示了闲云部落几百年来的发明成果。从简单的日常工具,到复杂的灌溉系统;从节能的建筑设计,到高效的食物保存方法。每一样发明都体现着“懒人哲学”的精髓——用最省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你们看到的这些发明,表面上各不相同,但背后都遵循同一原则,”老闲解释道,“就是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设计最直接、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崇尚华丽和复杂,追求的是实用和效率。”
宋咸鱼频频点头,越发感到与自己创造的“懒人七十二变”有着深刻的共鸣。那套功法同样强调找到最省力的修炼路径,而非盲目消耗灵力和体力。
“我创造的懒人七十二变也是类似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