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这群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哪边的风大,他们就是哪边的忠臣,若是离开濮阳南下进入济阴郡,或者梁国、沛国,等待他们的很有可能是地方势力的伏击。
这些墙头草一旦知道叛军是撤退的,肯定会想方设法搞事情来向汉军邀功,到时候他们失去城池,前面是地方势力的伏击,后面是汉军的追击,他们被前后夹击,则必然崩溃。
所以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守濮阳,利用濮阳已经具备的城防条件与汉军打一场攻防战。
孙樽列举出了这样做之后叛军方面的一些优势。
“朝廷兵马长于野战,而我军不长于野战,坚守城池可避免野战,如此,则可抵消朝廷军队的优势,并且朝廷军队的兵马不多,据报大约有两三万,而我军足足有五万,超过朝廷两倍。
只要坚守城池,朝廷军队若想要攻破濮阳怕是没那么容易,而且眼下城中粮草充足,武器也非常充足,朝廷军队就算再能打,两三万人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有五万人防守的城池呢?
且朝廷军队远征而来,已是强弩之末,而我军坐守城池,坚壁清野,以逸待劳,难道不是优势所在吗?而且我们也并非是孤立无援,张颢和炅裒还率军在外,还有兵力可以调动。
只要立刻派人联系他们,别让他们来濮阳,而让他们率领军队去威胁朝廷军队的粮道,如此一来,严寒之下,朝廷军队一旦断粮,则必然后撤,如此,我军即可扭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