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月下旬了,本该是春小麦绿意盎然的时节,该死的战争,把庄稼糟蹋成了什么样子。
华胜在田垄上一边漫步,一边感慨。今年还有人种麦子,明年吃饭的人恐怕都不多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两千年来,就在这残酷剥削与奋起反抗的旋涡中打转转。
四周静悄悄的,风儿裹挟着树叶的清香,在这这里流淌。偶尔冒出的一两声虫鸣,更加增添了静夜里的落寞。
第二天,训练完后,华胜领着他的百人队,来到了小河边。
正是夕阳西下,倦鸟欲归之时。难得的一片大树林,几个伐木人在辛苦的劳作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先秦的文章,立意高洁、逻辑通顺,直指问题的核心,读起来又是这样的上口,华胜默默念叨着。
历史上,先秦诞生过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没有文字桎梏,中国人真的很聪明。各种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世西方哲学,即使不是脱胎于此,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还早了几百年。
有此根底,正直、道义、为真理不惜牺牲的气节都是自然之理。
先秦以后,汉唐还承接了一点余绪。髓后的五胡乱华,风向渐变。到了无耻的宋朝文人身上,更是乱解经典,舍身求仁,视死如归的气节慢慢被阉割,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规则,渐渐成为主流。相反,老祖宗的这点气节流落海外,不得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就为了延续光辉灿烂的先秦文化,凭着自己穿越之身,黄巾能救则救,不能救,怎么着也得为那五万屈死的冤魂做点什么。要是能改写他们的命运,就胜似烧高香了。
众人兴奋地跳入水中,嬉戏起来,浅浅的湖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即浑浊。
王兴是最后赶过来的,每次训练,都由他收尾。看到浑浊的河水,叹息道:“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这是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中的语句。
华胜看了王兴一眼,这人真是读书种子,有了机会,就不能让他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战事之中。
他一边为自救积极练兵,一边为民生艰难而感叹,等着他的就是自己的不顺。
听到华胜练完兵,每天带着士兵去河里玩水,副千夫总算是找到了他的把柄。
他隐忍不发,直到都尉下来检查,挑拨说道:“华胜这样乱来,会搞坏军中的士气。都是战场厮杀汉,哪来的这种娇贵,如果连个脚臭都不能忍受,怎么面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