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元年。
太子赵德昭继位大宋皇帝大位。
夜晚,虚空划过一百零八道璀璨流星。
“这是……”新皇帝瞳孔剧震,内心涌起不妙的预感,于是急忙派人到神霄雷府询问诸国师。
洛阳,老君山。
宫观林立,山岭崎岖。
太上皇赵匡胤已是年近七十岁的老朽,他在池边调息练武,八尺的身高给予人极强的压迫感。
此时,流星划过天空。
赵匡胤连夜召来大儒。
“先生,朕平定了乱世,使得百姓安乐,为何还有上天降下预兆?莫非是哪里做得不对?”
建隆一共四十八年,四十八年来,轻徭薄赋,不对外征战,修建道路水利,人口是初建国时的一倍有余,达到九千万之数。
即便是贞观开元,亦比不过此世。
老年大儒捋着胡须,沉思良久,说:
“上天降下预警,实乃陛下太过仁厚,我朝初定时,人少地多,百姓富足。如今天下山川湖泽,人满为患,到处是应杀而不杀之人。”
“陛下应当建议今圣严苛法律,应杀尽杀。”
总而言之,恢复严苛的刑法,多多杀人,缓解人口压力。
“腐儒污国,我看你才当杀。”
话音刚落,一道剑光飞入庭中,下来的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中年剑客。
“纯阳国师?快快进来!”
赵匡胤欣喜若狂,连忙招呼吕洞宾进来一坐。
大儒也不再故作高深,而是低头表示恭敬。
这位可是儒释道三家大成的大家,在他面前,自己根本没有反驳的资格。
“国师有何见解?”
“此乃神魔降世,并非天下预警。”
“该如何处理?”
听到这里,赵匡胤觉得还不如真的是上天预警。
他并没有怀疑神魔降世的虚实,毕竟年轻时连玉帝点化的事都遇见过。
“扩大神霄雷府的权力,同时,削减神霄雷府的职责。”
神霄雷府的缺点是管得太多,皇帝老子生病也管、武者冲突也管、水灾地震也管。
不如专管异人之事,在异人之事面前,皇帝也得听神霄雷府的意见。
“好,朕和德昭说一声。”
大儒不知何时离开。
吕洞宾提起方才的问题,说:“人满为患,应想着如何开拓,南方还有大片空旷地方,应拓荒西南,为百姓所计。”
“朕也是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