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酒佳肴,众修吃得津津有味,时有夸赞,叶落知秋,一场宴席令他们意识到求真观虽建立时间较短,但底蕴深厚,不在那些传承五百年之上的修行大宗之下。
———
推杯换盏,你来我往。
觥筹交错,相互攀谈。
一场欢宴持续两个时辰才结束。
当杯盘撤尽,众修正襟危坐,目光聚焦到玄明身上,五位练神大修亦如此。
他们清楚,重头戏开场了。
云床之上,玄明解下腰间铃铛,旋转三圈,三寸铃铛变成三尺净明钟。
古朴法钟悬于众修头顶,随玄明轻甩拂尘,一道法力注入钟内,净明钟生辉,悠扬雄浑又洪亮铿锵的声音响起,传入众修耳畔,涤荡众修道心,令他们心神一震,头脑杂乱思绪一扫而空,注意力格外集中,精神清静,安心定志。
玄明讲道,道声由心而发,入众修心间,《黄庭经》部分内容被他缓缓道出,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囊括天地至理,讲述万物生化,阐释宇宙玄机,道论大小天地,解说人形诸神。
“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唿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道音弥漫,道韵清灵。
玄法殿内天地交感,灵机涌动,衍生种种玄妙道象:龙飞凤舞,虎啸猿啼,三彩祥云朵朵,千条瑞气垂落。
玄明打算讲《黄庭外景玉经》。
如果说,《道德经》是万经之首,《黄庭经》就是万经之王,是前世道教五大经典之一。
先前虽在世上有流传,但残缺不全,难成体系,若在真君宴上传出完整版本,《黄庭外景玉经》极可能成为四郡必备典籍。
随着时间发酵,此经继续流传于世,便能与此世的《南华经》、《冲虚经》等道祖座下四大道尊所留典籍并列,为求真观与玄明带来源源不断的气运,跟天下修行者,尤其是与道门双赢,推动求真观朝顶尖道脉迈进一大步,甚至奠定部分圣地之基。
而求真观有他亲笔书写,加持了黄庭气的《黄庭经》,也会成为黄庭祖地,于此经参悟与修行上更得天独厚,远胜山外。
只是,随着讲道越来越深入,玄明也在梳理自身对《黄庭经》的所见所思所悟所得,逐渐进入一种玄妙意境,仿佛与天地相通,可又有一丝格格不入,难尽全功。
这层隔膜如屏风般始终阻隔眼前,令他看不真切,让玄明道心逐渐不宁,蓦然间他眼角余光瞥见净明钟,福至心灵,想起自己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