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娘子军身穿缟素而来。
她们是边军母亲、妻子、姐妹、女儿,甚至是孙女。
边城人性格彪悍,男女皆习武,既是强身健体,又是为人管束家中男子,更是为了战事吃紧时上阵,同样戍守边疆。
当让家小撤走的消息传来,她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协助撤退,一部分直奔战场。
擂鼓声再起,号角声再响。
战士们感怀泪目,更战意激昂,视死如归。
镇北候扭头看向擂鼓台最高处,那里有一面鼓,每次出征,总会有人擂起。
他抬目可见。
以前,是他妻子。
后来,是他母亲。
再后来,是他女儿。
可眼下,她们都没了。
下一刻,镇北候虎躯微震。
一位仅剩左手的白发老兵扛着一个九岁女娃娃步步登阶,身后还跟着数位老兵。
在战鼓前站定。
咚—咚—咚!
女娃娃持锤击鼓。
鼓声并不洪亮。
可每下都敲在镇北候心上。
那些老兵是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皆身有残缺,被他安置在家中养老。
而那女娃娃是英烈遗孤。
全家皆战死。
镇北候将其收为孙女。
见老兵们将真气输入女娃体内,助她敲起战鼓,镇北候虎目含泪,放声大笑。
他还有亲人。
整个镇北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擂鼓声也敲在数万娘子军心上,敲在数十万镇北军心上。
擂鼓女子们心有默契,鼓声逐渐与小女娃同频,驱散将士们心中怯意,令他们一往无前。
剩余女子持刀带箭,杀向妖族。
边城中,一位位老兵逆行,他们要么头发花白,要么身体残缺,要么皮包骨头。
穿着曾经的盔甲,手持昔日战兵,目光坚毅,登上神道长城。
一个个爆发气血,极尽升华。
他们是边军,一生征战,如今战事吃紧,他们当重披战甲,重入战场。
于他们而言:
安稳老死,是幸福。
战死沙场,是荣耀。
用残命与老骨头,捍卫镇北军威严,也为年轻儿郎们拼出一个未来。
倘若要牺牲。
他们怎么也得走在前头。
这是镇北军数百年的传统。
“杀他凉的妖娘养的!”
“老汉八十了,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