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接下来的时间姑姑就一个忙字,她忙的风风火火,她忙的激情飞扬,叶梧桐觉得自家姑姑这日子忒充实。
整条滨河路也在一天天的变样。
而叶梧桐的日子依然按部就班,上学,放学,去帮母亲卖菜,多余的时间就是学戏,梧桐大院常常回荡昆曲特有的水磨腔调。
随着滨河大市场的开发,母亲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只是父亲的病情仍是反反复复,这已是常态。
转眼便是一九八六年的初秋,梧桐区的滨河路改建完成,滨河大市场竣工。本来只是以一种审视态度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冷清的下城区滨河路一带就热闹了起来。
这种热闹带着一种燥动,似乎每个人都被推着前进一般,有种期待,也有一种慌乱。
夕阳下的那一段旧城墙掩映在新建的滨河公园里,这原来看上去残垣断壁一样的旧城墙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之中显得厚重了起来。
慌乱而燥动的人立在这老城墙面前,那心便能平静。
于是滨河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吸引着人着朝这一块汇集。
以老城墙为主体的滨何公园是叶白慧的得意之作,之前叶梧桐提到老城墙的时候,叶白慧并没有太在意,也有些有心无力,实在是资金紧缺。
只不过这段时间,江寄海那斯有了叶白慧之前给的话,便不晓得什么是客气。几乎是以一周一封信的频率给叶白慧寄信,大多都是请教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偶尔的也会谈及一些生活点滴。
叶白慧学的是经济,于建筑并不太懂,但之前她放出了话,这时候自然不好说自己不知道,于是她又写信去学校请教当年的老师。
老师又介绍了一位建筑系的教授给她。
几次信件接触中,叶白慧就提到了这一段废城墙的事。那位教授是古城研究专家,他对梅市的这一段古城墙很有兴趣,专门带着几个学生跑了一趟梅市。
满足了研究。那位教授对于叶白慧保护古城墙的做法很欣赏。为此还专门为叶白慧拉了一笔古城墙修复资金,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叶白慧有时觉得江寄海实是一个福将。
斑颇的古城墙,绿树掩映,悠悠白马河。这一切将再一次见证一个新的腾飞。
就在这一天。报纸上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词“下岗”。这又是一个时代的名词。
八六年八月三日,沈阳防暴机械厂正式倒闭,第一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人们一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