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速记住【】,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小说阅。
众人都来到江家小院里,用过早饭,江家女人摆上消暑的绿豆汤和西瓜片,彭乾羽便将此事的可行性向江万和一一做了番分析。
此时的胡管家只能在旁边一个劲的生着闷气,刚刚他还在暗自高兴着想怎么看彭乾羽的笑话,没想到转眼间事情竟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偃旗息鼓了,有着半辈子生意经历的他一听彭乾说出的这个产业链,那当时也是吃惊不小,当下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真是有些过人之处,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种开阔的眼界真是不同凡想,此事大有可为,如果这事能让赵府来操作,再借助赵府的名气和商路,那肯定是财源不断,于是他一边听着彭乾羽的述说另一边则暗下决心此事一定要让郡马爷接手过来,好事那肯定不能落到彭知县头上,更不能便宜了这群穷老百姓。
彭乾羽告诉江万和,这桩生意,那必须得由村民集资创办,利润按各家集资款的多少分红,但经营权归江家所有,村民不得干预,县衙也不参于,但江家的生意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运行,所有的帐目呈公开化,本得公平均富的原则,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江万和虽是连连点头称善,不过他更担心这么做是不是有违大明朝的安农体制,大明一朝国家的经济全赖农业,谁都知道经商的利润远远大于农业耕种,但是,大明立国时历经明元战乱,人口大量下降,土地荒草千里,如果以商业为主那势必会造成更多的田地无人种植,商业虽是重利,但粮食总得有来源,明朝时的农作物产量又不高,只能把老百姓牢牢地绑在土地上,因此重农抑商一直是明朝的立国之本,谁也不敢违背,只不过现在的大明朝已经不是明太祖在位时的情景,民情大为好转,这项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明朝的富强,成了顽疾。
彭乾羽当然考虑过了,一个知县肯定改变不了明朝的体制,但可以打擦边球,村民集资但产业只在江家名下,老百姓照样是打渔的打渔,种田的种田,只在年底的时候分些红利而已,还有更重要那就是江家这么大的生意做起来那肯定要雇佣人手,可以将村中那些无田可种无鱼可打的村民招收进来,这样也让这些人有了份收入,至少这些人以后不会再为了吃食而随便闹事,这样既让村子富足了,还不会和朝廷的体制冲突,更加维护了地方的安定,如此一举三得的好事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江万和还是不放心,这么一大笔钱扔进去,自己家亏了不要紧,连累上全村的人,那江家还不让人连房子都拆了,毕竟这之前村里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