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那么倒霉。这份折子偏偏是交到他手里。
折子上就写了一件事,宁王以鄱阳湖湖匪势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恢复自靖难之役后就一度废除的王府卫队,看起来这事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别说是上折子,就是这近一百年来,提都没人敢提。
王府卫队听起来只是一支各地藩王养在府里看家护院的私人武装,不属于大明朝的国家军队,但这事还头从头说起。
当年燕王朱棣从燕京起兵,南下抢了侄子的皇位,朱棣之所以有这本钱,其发家的本钱那就是靠着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建立的藩王制度,天下都是朱家的,大儿子当皇帝,二儿子就替老大守东边,老三守南,依此下去,整个朱明王朝铁板一块,兄弟同心其力断金。
既然各个藩王要各镇守一方,那其手里必定是要有军权的,于是就有了这么个王府卫队编制,人数少的千把人,多的也不过万人,其中以被封燕京的燕王朱棣手里军队最多,因为元朝被推翻后,蒙古人跑回了草原,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实际上元朝从来就没有被消灭,最后一代元朝封的王爷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过世,这样一来,元明两国就以燕王的封地为边界,元军时常南下袭扰,燕王的军队常年都维持在九千人左右。
但是,一个常年有着战争经历的军队,其兵员人数时时都在变化,在朱棣起兵前,那九千人的定额谁又能说得清,关健还不在于人数,其主要原因是既然能有军权,那就有了私自扩军的能力,据史料记载,当年朱棣的燕王府里,其王府地下几乎全被掏空了,里面藏着近三万大军,朱棣又在王府边上建起了许多间铁匠铺,以那天天叮叮当当的打铁的声音来掩盖其府内地下的练兵声。
建文帝削藩令一传到燕王府,燕王马上便将军权交出,用来麻痹可怜的侄子,就在建文帝以为大事以定,燕王突然起兵,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引发靖难之役。
所以说朱棣起家的本钱就是这王府私募兵制,以至于等他坐上了龙椅,大权再握时,下令将天下藩王的王府卫队全部上交地方,一直到现在。
今天宁王要求恢复这种令皇帝坐卧不安的请求,此用心何在?这怎么能让接到折子的夏言和梁储不害怕,压下折子不报上去,宁王在朝里可是有的是耳目,得罪他和得罪皇帝区别不大,报上去吧,将来要是引发祸乱,那头一个要灭九族的就是内阁,当今这位皇上爷那可是出了名的不担责任,而且好大喜功,单从当初司礼监大太监刘谨之死便能看出一二来,明明是皇帝老子好玩,还玩得没边没沿,在宫里设妓/院,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