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秦王府用过餐后,张浩然便离开了这儿。
住在王府太拘束了,张浩然还是喜欢客栈。本来想去刑部衙门的,但听了秦王李枫的话,他也打消了这个念头。贤王李勋开已经开口保住了自己,去不去刑部都是一个结果,现在等得只是科举舞弊案的明朗。一旦案件明朗,涉案人员被查办,至于读书人将恢复功名。
科举乃穷苦读书人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因为科举舞弊案便取消所有考生功名,即便是皇帝,也不会贸然这样做,除非是科举舞弊案影响太大,考题泄露的范围太大,没有办法的情况才会取消科举功名。
整个大夏朝建国二百多年,才取消过一次科举功名。
坐在通玄安排的马车上,张浩然突然发现自己无地方可去了,虽然结识了那么多朋友、兄弟,但张浩然还是一根浮萍,京城在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
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想到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张浩然突然泪流下来,既有对她的思念,也有对前世父母的缅怀。
“前世的父亲母亲,你们生活的怎么样,是否还在因为我的离开而悲痛?儿子不孝啊。”
“今世的老母亲,你是否在担心被科举舞弊案牵扯的孩儿,天气凉,你的身体怎么样?”
“儿子很好…”
擦了擦脸颊的泪痕,张浩然命马夫回去复命,自己在京城自处闲逛。他准备找一下临淮县的人,看能不能捎带一封家信回去,告诉母亲不用担忧。
可惜了古代的通信困难,像家信这种非官方的书信,只能通过熟人捎带。幸好,很多商贩意识到了这个空缺,愿意顺便干邮差,赚钱小钱。
城的东北边有一大片坊市,坊市内有天南海北的旅客商贩,去那儿寻找捎信人自是最好。
张浩然就当闲逛,一路游览,欣赏着京城的繁华,不知不觉来到了坊市。
大夏国的坊市并不像前世唐朝的坊市,不是那种单设一处有墙有院有门户的坊市,更类似于宋朝的坊市,坊市不分家,更有利于商业发展。不过虽然如此,但坊市并不分散,大多集中于东北这一片。
临淮县在泗州境内,距离金陵京城并不远,有很多商贩往返经商,找人带封家信并不难。张浩然四处找了找,很快,便发现了一家商户,看旗帜,上面写着“李家商团”,占据一大片空地,很多人正在忙碌地装车,看样子要出发的意思。
张浩然忙上前,找到了一个管事。
管事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高六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