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一章 谈判(2 / 3)

其却发生了。追根究底,其实还是土耳其的大臣自私自利,争权夺利的结果。

很明显,与彼得签订的这份条约,土耳其赔款割地的款项绝对会有,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而在这样的一份注定要卖国求荣的条约上签字,不说会被土耳其的民众骂祖上三辈。签下自己名字的大臣,他的仕途基本也完了。这对于土耳其的大臣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事。

因此这位前外交大臣,就这样被各怀心思的土耳其苏丹宫廷上上下下,推举了出来。其实他就是这次战争的替罪羔羊。

看着这样一个年纪花甲的老人,还要奔波劳顿。彼得也是颇为同情他。毕竟他跟这次的战争实在没什么关系。已经快要去见他的真主安拉了,没想到晚节不保,还要来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彼得虽然同情,却绝不会手下留情。相反他会全力以赴。毕竟彼得代表的是沙皇俄国。况且这份条约,对彼得自己将来的计划和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土耳其君臣也不想签订这样一份条约。但是没有办法,他们所遭遇的俄军统帅彼得一世。太狠太毒。仅仅是一场正面会战,就把他们集合全国力量,凑出来的四十万大军打得只剩这么点人了。太狠,太快。跟以往一场数万人的战役就要打十天半月的战争节奏相比。俄军的战争速度确实让他们难以承受。

原本他们对战争节奏的概念,就仿佛一曲婉转悠扬的钢琴曲。可是和彼得的一战,让他们体味到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摇滚乐。说实话,他们的承受能力也已经到极限了。

其实这也和刺刀的出现以及火炮的新运用有很大的关系。前者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加强,也就是杀人的速度快了。后者使得部队的崩溃速度快了,也就是成建制的部队被消灭的速度加快了。

因此,这次土耳其人明显没有做好准备的战争。就这样失败了,落幕了。

此时的欧洲诸国,恐怕还没有了解到具体信息。不过相信他们也会对彼得如何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赢得战争的胜利很有兴趣。而只要他们了解了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那么刺刀,火炮,必然会流行起来。同时大规模的常备军,也就必然兴起。

这不是你没钱组建常备军就可以不组建的。毕竟彼得的俄军已经在土耳其库巴地区展现了常备军的威力。况且,对于只是经过简单训练的征召军来说,和大炮配合作战,也就是所谓的步炮协同,很明显是高难度动作。而且玩刺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也是很考验勇气和拼刺刀技术的。

彼得对着土耳其的代表直接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