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八章 荷兰使者(1 / 3)

???1678年冬天。整个莫斯科堡都布满了皑皑白雪。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1677年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的皇帝彼得在这一年里,完成了一系列几乎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件。闪击哥萨克,组建哥萨克骑兵旅,南征土耳其,击败了土耳其三十万大军,签订《俄土库巴条约》,回身收拾莫斯科堡,彼得大改革,许下五年不主动宣战的诺言,五年计划的实施。这一系列难以想象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集中在了1677年这一个年份。这也注定了这一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因为战争都发生在本土之外。除了高昂的税赋,倒也没有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变化。但是五年计划的实施。尤其是俄罗斯还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的情况下。沙皇俄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虽然说许多官商合办的大型工厂相继建立。有财力的大贵族大商人,也建立了工厂。但是经济的发展毕竟是一步一步来的。此时的市场,对于工厂来说无疑太庞大了,数量还是很少的工厂难以生产足够的商品,吃下这些市场份额。因此,家庭式手工作坊,便在各大城市百花齐放。

这也是当时欧洲的普遍情况。工厂毕竟是需要雄厚的财力才能建立的。对于一般的商人或是工匠,自己独立经营的作坊还是很有前景的。五年计划中,对于手工作坊的相关政府条例,也做了很大的改变。比方说取得了全国统一技术行业的执照的手工劳动者,如果他的执照是比较高级和稀有的,那么证明了他的技术是过关的,他所开办的作坊也就有着比较可以期待的盈利前景,那么俄罗斯中央银行有义务为他降低贷款的门槛。

当然,私营经济即便再怎么扶持,它也是需要时间来成长的。但是俄罗斯相继建立的几个工业区,就完全是怪物一般的存在了。完全是政府倾斜式资源的喂养,政策,资金,等等全是第一时间到位。莫斯科堡工业区,诺夫哥罗德堡工业区,基辅工业区,亚速港工业区。这也是集中资源,政府干预经济的恐怖之处了。

现在的欧洲,虽然也有政府控制的专门制造军队制式装备的工厂和作坊。但是将这种政府控制运营的方式推广到其他的方面,却是没有一个国家这样做。一方面的原因是恐怕现在的欧洲还没有人会想到工业可以这样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没有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之前,很少有政府会主动去想这种操作的可行性。因为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而欧洲的政府,因为战争的原因,一般都是很穷的。

为了推动私营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