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下达了四份命令。阿穆诺夫的命令写完了,彼得的信件也写完了。在命令上签署自己的名字,盖上印章。彼得把命令书和信件交给隆多夫,“把这些命令送出去。另外,让信使告诉布德尼科夫,就说此战以后,海军陆战旅恐怕十不存一,所有阵亡将士我会给他们在亚速堡立纪念碑。所有幸存的士兵均有权参加我的成年礼。”
隆多夫重重点了一下头,郑重地拿过这些文件,上面将沾满俄土两国士兵的血液。
彼得不会给予海军陆战队任何支援,然而他们却要在伊斯坦布尔坚持六天。凭借不到四千人的兵力,要忍受即将到来的数万大军的围攻。兵力之悬殊,实在难以言喻。
彼得的计划很简单。原本以为土耳其苏丹会从前线抽调兵力解救伊斯坦布尔,但是没想到苏丹这么有魄力。宁可浪费时间集结周围各城的地方军,也不肯从前线调动精锐的正规军。苏丹其实已经看透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也不管你彼得耍什么花招,我就一根筋,三十万大军向着莫斯科堡,一力降十慧。其实这真的是最有效的一招。
而彼得迟迟不肯把主力移动到库巴地区,就是不想跟土耳其玩对攻。到时候就算他胜利了,其实俄军的伤亡也肯定很惨重。彼得想要的是一场低伤亡的完美胜利,俄军损失过大对于他将来入欧会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彼得要做的就是把这三十万土耳其大军调动起来,不让团成一团。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向来是古今中外名将的优选选择。第一次俄土战争,彼得之所以愿意以弱势兵力和土耳其对攻,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得快速的解决这场战争,回过头去处理莫斯科堡的什雷金叛乱。
因此,这场战争的首要目标就是消灭土耳其的三十万大军。原本占领伊斯坦布尔会让苏丹决定抽调兵力,没想到这家伙硬气了一把,把彼得的意图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会说出那句“不要玩什么什么阴谋诡计”的话来
其实就算没有占领伊斯坦布尔,只要消灭土耳其舰队,就会让苏丹产生威胁,也会调动军队保护伊斯坦布尔。然而,这一切都因为土耳其苏丹的决定,化作了泡影。
但是不管怎么说,国家的首都被占领,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慑,更加重要的是这座首都在宗教方面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而俄国的人民和士兵也会受到巨大的鼓舞,这也算是对在库巴地区苦苦挣扎的俄军的帮助。
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彼得才会让亚速堡大量雇佣船只,旅卫师团大张旗鼓的向亚速堡开进,就是要作出一副增援伊斯坦布尔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