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既然想到了办法,下定决心要好好利用这座蓄水量极大的湖泊,好好给波兰人喝一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里好好的封锁起来,然后在上面建造拦水堤坝。
奥德河从南面而来,流入什切青泻湖,继而流入波罗的海。彼得只要把什切青泻湖的两道口子堵住,然后等待雨水的积蓄,加上人为因素,就可以人为地制造一次小型洪水,彼得并不指望能够凭借洪水的力量将波兰军队冲垮,只要能够把广阔的战场弄得泥泞不堪,就已经胜利在望了。
理论上来说,东方战争史上的水攻,一般而言都是在河流上游建坝蓄水,然而彼得却想要在奥德河下游建坝蓄水,然后让水冲上上游,听起来就觉得不太可能。
彼得自己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但是什切青泻湖的巨大的蓄水量,就已经为其奠定了完成一次奇迹的基础了。彼得只要把什切青泻湖的两头堵住,等待雨水将其灌满,开闸之下自然就可以做到,虽然做不到水淹的大半个波兰那么夸张,但是把眼前的区区的一个什切青弄得泥泞不堪还是可以做到的。
前文介绍过波兰王国的地形,全国绝大多数是平原,只有南部一小片山区,这就导致波兰的地势起伏不大。东方的黄河和长江决堤,之所以能够做到那种水淹数百万人的程度,除了黄河和长江的水量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们均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且全国的地势起伏很大,西边地势高而东边地势低。
然而波兰却并不是这样,因此只要彼得操作的好,让奥德河下游发起一次小型洪水冲击,绝对会让波兰人目瞪口呆,因为人类的常识就是水往低处流。但是波兰平缓的地势却可以让足够大的水势可以冲击到上游的一部分土地。而只要一部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洪水把波兰人的营地弄得泥泞不堪,彼得就已经胜利了。
为了实现这次的计划,彼得决心把自己的近卫师**来封锁波利采,并且把什切青地区的民众抓捕起来,强迫他们为自己修建这座拦水堤坝。而在应对波兰的问题上,彼得比卡尔十一世更加的彻底,采取绝对性的防守。
什切青居住的可不仅仅只是波兰人,还有很多日耳曼人,甚至一些斯拉夫人,然而不管是什么人,听从于彼得的土尔扈特部的蒙古骑兵四处游荡,将本地的居民强行抓捕起来,送往什切青修建堤坝工程。
出于保密性的问题,什切青的工程进度很慢,同时工作的人数只有二万不到,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俄军能够控制这些人而不逃跑,为了赶工程进度,监督的俄国士兵只能够不停地督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