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六十一章 艺术与宗教(1 / 3)

?萨克森公爵兼选帝侯奥古斯特一世,出生于1670年,今年的他尚且只有十五岁。这位公爵在萨克森的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他生平参与诸多战争并大多数取得胜利,在德累斯顿建造了著名的巴洛克宫殿,把萨克森重新打造成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

事实上,真实历史上的奥古斯特一世此时并不是萨克森公爵,而是他的哥哥约翰·乔治当权,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彼得这只蝴蝶的作用,约翰·乔治四世早早地死于疑似霍乱的急性传染病,而奥古斯特一世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哥哥的头衔,成功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十五岁的奥古斯特一世,年轻而有活力,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本人在音乐和建筑师上也颇有造诣,是一个典型的巴洛克,他未来建造的巴洛克宫殿就很好的体现出他的思维方式。

所谓的巴洛克,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统称,逐渐衍生成意指人的思维倾向性,文艺复兴以前,艺术的主要形式就是古典主义,就像是教堂穹顶的宗教油画一样,以理性.权威著称。而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关怀开始展现魅力,巴洛克就是这样一种颇崇尚感性与理性的搭配,就像是古典主义者宣称的那样“叛逆”和“堕落”。

奥古斯特一世崇尚巴洛克的艺术,也从侧面可以了解对方是一个文艺复兴的积极分子,文艺复兴要求的就是人们学习知识.摆脱愚昧,因此他本人在欧洲君主中也算是博学多才的。“叛逆和堕落”的巴洛克分子,自然不可能继续让萨克森沉浸在古典主义中,他就是那种积极改革的君主,对待宗教也是持宽容政策。

年轻的公爵在彼得.小本尼迪特.腓特烈三人登船以后,很顺利地发现了知音,今年同样不过十三岁的俄国沙皇彼得,高兴的上前给了彼得一个大大的拥抱,“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为各位准备了我国的一些特色,请坐下品尝。”

几人在奥古斯特的热情招待下围绕着圆桌坐下,显现出各国的平等地位。当然,食物是早就被搜查人员确定安全无误的。

如果抛开那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从这次法荷战争中的交战双方,依旧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荷兰阵营,出来沙皇俄国是东正教国家,其他的各国俱都是新教国家;而法国阵营,除了丹麦是新教国家,其他各国俱都是天主教国家。

从这一点是看,三十年战争并没有把天主教彻底消磨殆尽,神圣罗马帝国也依旧残余着并不少的天主教区,宗教上的隔阂依旧深入人心,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决策的方方面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