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二章 冲突(1 / 5)

?好景总是不长,刚刚安定下来没两个月,一个坏消息传来。冀州刺史韩馥迫于将军与袁绍的双重压力,私下同袁绍达成了协议。他将刺史之位赠给了袁绍,还说什么袁本初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受此一职实至名归。袁绍不费吹灰之力便坐上了刺史的位子,对出力帮他的将军开始阳奉阴违。他先是笑脸把将军的大军送回幽州,马上翻脸不认账。说刺史一职是韩馥诚心相让的,和将军没有任何关系,自然平分冀州便再无道理。感到受了愚弄的将军勃然大怒,发誓要起幽州全境之兵平灭袁绍以解心头之恨。

这次调令终于落到了我头上,将军来信中措辞强硬,要我无论如何在秋收之前带部队赶到涿郡与他会合。我愁眉不展,偏偏这时候又要出征。不到一个月就是秋收时节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城中百姓家中余粮将尽,府库里也没有多少存粮。前几天我与田畴商议,还在为今后一个月百姓的吃食犯愁。现在这一纸调令下来,无疑让本就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然而我久在军中,深知军令如山,不可违抗。好在将军并未硬性规定出兵多少,我斟酌一番,决定只带五百骑兵五百步兵出征。新组建不久的亲卫队人太少,我没动。连徐晃都没有带。其他审配田畴徐邈更是一个也没有随军。现在也算是个非常时期,按照以往的经验,乌丸人经常趁秋收之时劫掠村子,强夺新收的粮食。为保住百姓一年的劳动成果,我军中必须有大将坐镇,士兵更不能稍有懈怠。因此即便没有粮食问题,这一千人也是我所能带走的最大兵力了。只剩三千人布防整个郡已经捉襟见肘,实在不能再少了。

政略方面,我决定让审配代行太守一职。我观察良久,三人中唯他最有决断,若遇上什么危机当可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另外两人田畴稍嫌偏软,徐邈玩世不恭,都不是现在代行太守职务的最好人选。虽说审配是冀州人,老家还是袁绍已经据为己有的邺城,但我觉得此刻当用人不疑,不是在乎出身的时候。不仅如此,我还给他节制三军的权利,又告诉徐晃遇上大事多找审配商议,多听他的意见。徐晃是个老成持重的人,由他统率郡中人马我是一百二是个放心的。

看得出审配对我这一任命心存感激,嘴里虽不说什么,送我们一干人等出城之时脸上却有决绝之色,一幅城亡人亡的架势。虽说事情还没到这份上,但我还是不大放心,在马背上草草写了封信,差人快马送回城去,告诉他凡事只要尽心即可,便有差池也不必萦怀。

一千人虽不算多,但走在幽州本就狭窄的道路上却也拖了一条长龙。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