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只能在背后使点小动作,谁也不会傻到名面上跟这样的对手做对。
清末虽说是乱世,但给草莽英雄提供了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在历史上,除了张作霖的草莽英雄,还有一位叫做是张宗昌,而张作霖的成就又比张宗昌要大得多。
在社会上混迹数年的张作霖,后来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便加入了马玉昆的队伍抗击日军,并做上骑兵营的小头目。可惜的是,由于清军在战争中惨败,张作霖的队伍被打散,之后他不得不再次返回家乡。不过他怀着一颗枭雄的心,毕竟不能就这么泯灭,只要再给他机会,就能一飞冲天。
在庚子年后,由于沙俄的入侵,东北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乱境,而张作霖却趁机拉起一支队伍,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与来往流窜的胡匪相斗争,由此崭露头角,并在当地商会的帮助下转为地方团练。后来,盛京将军增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顺利的成为朝廷承认的巡防营。
之后的历史上的东北一直不太平,1904年还发生过日俄战争,当时张作霖见风使舵,谁强大就投靠谁,他开始的时候接受了俄军的一批枪械并为之服务,在俄军战败后又与日军合作,由此左右逢源,自己的队伍也不断扩大。等到清末的时候,张作霖已经由一个拉杆子起事的草莽英雄变成了手下拥有五个营的统带,成为东北地区一个不容小觑的军事首领。
这其中还得提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张作霖如何和清政府搭上的,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在张作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人——赵尔巽。
两人的故事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
出生于铁岭的官宦世家的赵尔巽(1844年-1927年)在清末的满汉大员中,以直言敢谏闻名。他先后做过湖南巡抚、盛京将军和东三省总督,较能顺应时代潮流,擢拔人才,推行新政,改革财政,整顿治安,政治上有一定作为。北洋政府时期,出任清史馆长,以古稀之龄主持编纂《清史》,十年始成,功不可没。
1911年6月,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当时东北地区匪患严重,其中张作霖势力最为雄厚,赵尔巽决心收剿张作霖,并借机整治地方治安。
大帅府研究室的张志建研究员告诉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当时,张作霖经常打劫粮车饷银,杀伤官兵,赵尔巽命麾下统领朱庆澜捉拿张作霖,张作霖凭借弹无虚发的神奇枪法,特意命中朱庆澜的顶戴花翎,赵尔巽觉得张作霖有胆有识,只能智取,于是设法招降。最终在黑山谈妥条件,张作霖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