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山令所率领着宪兵团与日寇的第114师团进行着阵地拉锯战,受日军华中战区最高长官松井石根要求,第114师团担当侧翼围堵任务,务必将南京溃逃出来的中*队堵死在城内,以便正面主攻师团围剿消灭。
第114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将下辖的步兵第127旅团、步兵第128旅团、骑兵第18大队、及野炮兵第120联队全部投入阻断防止中*队逃入城外西南部,此处山林茂密,地形复杂。如果中*队撤进这里,势必会让日军花费更多的兵力进山入林去围剿,同时也会使日军现有的军事优势被削弱许多。
因为南京会战,日军华中战区最高长官部派遣出动的师团部队全部是陆军系步兵部队,而进山围剿最合适的则是陆军系山地部队。别看它们都归属陆军,从装备及作战特点上来说,有着很多不同点。步兵部队主要负责平原作战,为适应平原作战,携从炮火多是火炮或步兵掷弹筒,掷弹筒的优点是射程远、精度高,缺点则是装备太重,需要几名士兵携带弹筒和炮弹,长途运输靠卡车运载。山地部队讲究的是翻山越岭,携带的单兵弹筒,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弹筒及炮弹完全可以由一人背负,缺点就是精度不高且威力没有步兵掷弹筒枪强。
而对于日寇来讲,突袭战比较适合其自身特点,首先是日军的战略纵深太过深入华中腹地,使得军需消耗物质无法快速送达补充给一线部队,如果长久战斗势必会降低日军武器优势;其次,兵员补给也存在巨大问题,由于日本本国人口不多,跨国出征的男子几乎就已占去本国青壮年百分之七十以上。若长久消耗,就算能够占领别国,估计剩余人口也无法保证正常的兵员补给。没有物质、没有兵员,就算能攻下几座城市,最终也会被迫撤退。
不过,对于日军来说,此时的中*队早已失去了主动反击的信心,不断仓皇溃逃的心理战攻势下,不足为惧。所以,必须尽快占领,只有快速攻取下支那的城市,才有资源建立临时兵工厂,有了武器的补给,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侵略得到战果,直至持续到成为帝国的势力范围为止。
现在,已经是生死存亡之际,三支中*队在付出极大代价情况下,抵挡了日寇三个主力师团长达几小时的多维度进攻,最终不约而同在南京市中心地方汇合。
萧山令最先发现撤退的友军,立即靠拢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报告长官,我们是教导总队的。”一名头上缠着绷带的士兵看到一名长官问话,立即敬礼,向萧山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