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境。
五万禁军队伍从开封府外围的几个驻军大营调拨过,重整军后,曹彬的带下,浩浩荡荡,旌旗蔽日,尘土飞扬,经濠州、定远、滁州等,一路南下。
沿途上,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等禁军将军,被派往江淮沿路的各地州府,调集地方厢军,跟着一南下作战。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收诸藩镇兵壮勇者入禁军,余留本州役使,谓之厢军。它相当于宋朝的驻州之镇兵,也名为常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
宋代初主要自招募,受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后厢军主要是招募饥民,部分自流放的罪犯,禁军武技不合格者也会降为厢军。
厢军分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三级,统兵官分别为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一军辖五指挥,每指挥下辖五都,每都为百人。
目前大宋发动国战,需要大量的兵马,光靠几万禁军是不够的,所以,需要调动江淮一带的地方厢军参战,负责围城、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造船、运粮以及营地巡视卫队等。
这些杂活不能让禁军去作,保证锐的禁军,有充足的训练和休息间。
“锵锵锵!”
大军队伍前行,身上铠甲叶片不断摩擦声响,气势威武雄壮。
不得不说,禁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行军整齐统一,一也不见散漫,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肃杀凝重的感觉。
“轰隆轰隆!”
八千骑兵锐队伍,是踏地飞奔而过,大地跟着颤动。
讨伐西蜀的候,宋军还没有动少锐马军骑兵,因为巴蜀的道路崎岖,山道和栈道,骑兵不宜行军。
但这次对战南唐,除了渡江需要水军之外,一旦陆后,那骑兵部队就能对南唐的步兵进行冲击,横扫收割,不或缺。
只要是野战对阵,北宋的铁骑,还是相当悍勇,完全以跟契丹的骑兵硬碰硬的,江南少骑兵,所以平地上交战,很难抵挡住大宋骑兵的冲击。
除了作战军队外,运粮车队这一路上也是随处见。
古代战争中,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因为前线打仗需要的粮草动辄天文数字,虽然厢军会自带粮食,但那只是月余的口粮,基本会途中就消耗一半了,到了前线,已经剩不下少。
一旦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