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谈了一天,众人草草用过饭食之后丹巴王子转而向高汉请教起道家的问题。
“王子对道家也有兴趣?”高汉十分惊讶王子的求知欲。
“大唐国教,到大唐不知道法妄称求学。道家传承久远,与我苯教早有交集互相取长补短,虽没有文字记录但苯教有些仪轨却能予以印证。”
“哦?”高汉是头一回听到这种说法,不禁好奇心大起。
“这倒是真的。”冯远对此知道一些,“苯教也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护法神兽,作为道家传承流派分支的道教又称‘神仙教’,苯教把深研苯教经律的苯教师称为‘帐松’也即‘神仙’之意。雍仲苯教标记是‘卍’,这在道教被称作‘万’字符,由此可见两教相互影响久远。
更不要说历史以来汉地道家人士通过于阗、吐谷浑等地到雪域传教者多亦,苯教的一些仪轨也由这些人传播到了汉地。”
丹巴王子在前,冯远没提佛教的事儿,但高汉学过历史,清楚地知道吐蕃为了对抗、消弱苯教势力,达到间接摆脱象雄文化影响的目的已经逐渐开始有这方面的准备了。
吐藩从松赞干布时期起已经开始尚佛,他娶泥泊尔的赤尊公主更是为了这种战略考虑。
后来觉得天竺佛教有些驳杂便想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信仰汉地佛教的老婆,结果他儿子没等到文成公主到吐藩就先死了,不得已之下他只好自己娶了文成公主,并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但真实的历史真象史书写的吗?高汉对此表示怀疑。
佛法早在汉代传入汉地后,佛道几经相合、分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大唐的文成公主更是把这种汉传佛教文化带到了吐蕃。
佛教的僧人还是很懂得变通的,为了更好地在雪域传播,利用佛苯两家部分教义、仪轨相似的特点,主动形成了苯佛相合的趋势,只可惜现在看来苯教对这方面似乎没什么反应,这可是要吃亏的。
“丹巴”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些佛教色彩,不知道他一个苯教出身的王子怎么会起这样一个名字,这让高汉很奇怪。
“我父王曾经一度信仰过佛教,在我出生时便给我起了这样的名字,后来他觉得佛教不好就重新皈依苯教,那时我已经到汉地了,这个名字叫了多年也懒得改了。”
丹巴替高汉解开了这个疑惑,高汉点点头表示理解。象雄处于雪域边缘,与勃律、泥婆罗接壤,离天竺也是不远,特别是泥婆罗那是佛祖的出生地,也是佛教的发源地,象雄不可能不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