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奉节、巴东三县,归山南东道统领。刺史以下官员由朝廷委派和当地推举人选共同担任。各县开学馆以倡教化,各部山民登记上册,如想入县居住朝廷负责安置,山南西道和蜀地所属边民也都照此办理。
说实话,定居好处多多,但大唐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把巫山明确归属于山南东道,与蜀地之间还隔着山南西道,这就是在行政上彻底把巫山与这两地分隔开了。
“分而治之。”这就是大唐对各边荒蛮部的管辖方略。
姚姜和邛姥对此是无奈的,但相对自由的自治保住了巫山的传承不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千秋事自有千秋后人处理,咱们活不到那么老,也管不了那么多。”高汉这样宽慰两人,对和平解决此事也是相当欣慰。“虽然哥不得不充当了一回政治掮客,但哥的出发点是正义地,取得的成果是辉煌地……”
没等高汉臭美完毕,有唐兵冲到他们议事厅向鲜于仲通急报:“不好了,近来雅州、眉州、嘉州各地接连发生针对边民的行凶事件,有的村寨子一夜之间无一活口。据幸存者描述,行凶者是一男一女,自称是唐人,要灭尽不服教化的蛮夷!”
“什么!”满屋皆惊,这是哪来的二货,在这节骨眼儿上这不添乱吗?
姚姜和邛姥当时眉毛就立起来了,不管真假,对此事巫山都不能不有所表示。
没等两人开口,鲜于仲通便怒问道:“可知行凶者姓名?”
“二人对行藏从不避讳,宣称叫高汉、杨敬……”
“我靠!”高汉这个恨呐,这特么就是恐怖主义!是谁想往自己脑门儿上扣屎盆子!?
鲜于仲通和姚姜、邛姥面面相觑,心中暗惊。这是最为低劣的嫁祸手法,认识高汉和杨敬的人都不会相信。但那些幸存的边民不知道,如果不及时平息事态,会在边民中引起恐慌,对大唐与巫山眼下商议的事儿也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查,必须查出到底是哪方势力干的,给边民一个交代!”众人立即决定到。
“不用查了,我知道是谁。”杨敬一脸冷峻地走了进来,“是寒星和归崖子。看来他们不甘心失败,想要掀起更大的波澜。”
对于这一点众人深信不疑,也相当感谢杨敬的大义。要不是她提前消除了众多鬼子,这场风暴来的可能要比现在的规模大的多。
大唐驿站制度比较完善,消息传递的相当迅捷,但杨敬的手下也不慢,而且带来的消息比大唐各地官员掌握的还要详细。
通过杨敬的讲述,高汉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