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士兵用一支步枪,前面拿枪的士兵战死后再后第二个士兵捡起枪支继续作战,哪怕是没有子弹也不怕,只要能够消耗敌军的子弹和炮弹,那么这个士兵就已经发挥出来了应该有的炮灰价值。
而且这种炮灰士兵的使用成本很低,因为他们在战争上的存活期很少会超过一个月,嗯,到时候连军饷都省了,至于抚恤金,你听过军阀混战的时候有军阀给士兵家属发抚恤金的?不管别人发不发,反正赵东云是不发的。
虽然赵东云有心把新编的部队当炮灰部队用,不过最基本的条件还是要的,建军过程也不会轻松多少。
在新编军队的诸多问题中,最容易解决的就是兵员了,入关前赵东云虽然掌控着偌大的东三省,论起面积来大是够大了,但是那时候整个东三省的人口也就千把万,要从里头招募足够的兵员其实难度也不小,所以奉军刚入关还没有打下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直隶各地募兵了。
后续随着奉军逐步南下,奉军的募兵站也是一路开到了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各地,这几个月来的募兵工作可谓是相当喜人,尤其是在南直隶、山东、河南三大地区,由于有着大量的人口基础,哪怕是有着百分之一的人来当兵,那么也能够轻松招募到数十万新兵,所以尽管实际募兵比例远远不到百分之一,但奉军在这几个月来还是招募了至少不下十万的新兵。
这些新兵相当多部分都是用来补充现有的各部队,尤其是投降而重新的几个师,比如第一师、第八师、第十一师、第一混成旅,这些部队投诚重编之处,基本上兵力只有满编制的一半以下,而所欠缺的兵员都是由最近几个月新招募的士兵补充的。
而你看奉军各部队虽然说重武器缺口非常大,但是兵员却是一直保持着满编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奉军而来,新兵补充不存在太大问题。
同样是人员,军官就比士兵难补充多了,尤其是中高级军官!虽然奉军接纳了诸多原来在直系、豫系、鲁军甚至皖军的投诚军官,但是其中直接任用的以高级将官和基础军官为主。
出于防范投诚军官的考虑,在接纳直系等投诚军官的时候,奉军是有着一整套的流程,对于少`将以上的将官,比如第一混成旅旅长鲍贵卿、第一师师长卢永祥这两个人,出于千金买马骨,引诱更多的敌军高级将领投降,所以赵东云是对这两个原职留任,依旧让他们充任第一混成旅旅长,第一师师长,要不然的话人家投诚了你直接把人家软禁或者开除之类的,那么很多留恋权势的人也就不会再考虑投诚赵东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