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没王叔公那么好说话,那里他可没打渔务农的由头,来中和读书的烦闷,做到劳逸结合,依他智力,自学看书,比跟着先生一天二十四小时读经典来有成效多。
只是王叔公这次铁了心,要让自己这名唯一学生出行,哪怕年纪幼小,路途危险,也改变不了他的心意,这让朱三有些不太明白。
天地君亲师,除去双亲,老师最大,王叔公拖着疲惫的病躯,拜访朱老实一家,一进门就破开大骂,以他近九十岁高龄,石岗村辈分最高之人,威望最重之人,朱老实夫妇畏畏不敢反驳。
话说,就是现今,那些乡村,宿老的分量,依旧不小,许多村民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
“三娃天纵之资,出生有赤火相随,这乃圣人之造化,这八年以来,他的早慧,他的先而知之,还记得四年前那场瘟疫吗?尸体焚烧之策,就是三娃想出来的。”
三年前,三分之一的村民死于瘟疫,包括朱三的二姐与四弟,瘟疫爆发的地方根本没有医师肯进村治疗,只有靠那王叔公蹩脚的医术,苟延残喘。《周礼》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人死土葬,因病而死的村民的尸体全部拖到后山掩埋,殊不知这些尸体已成了疫源的源头,使得疫病变的来回反复。
朱三假借神明托梦之言,对王叔公说到,有一白头翁,号称扁鹊,传我治疫之方,以火焚之,将任何可能带有疫病的尸体,物品一一焚烧,可绝瘟疫。
这是朱三第一次,将后世的知识带到汉代,虽然村民反对火葬亲人遗体,好在王叔公威望够高,他出面后,村民为了活命,只能忍泪听从。
至于为何王叔公会相信朱三一个四岁童子的话,其实因为扁鹊乃上古神医,这他是知道的,但村民们不知道,他家中也没医书记载,那朱三是如何知道扁鹊之名?唯有生而知之,才能解释。
“难道你们夫妇二人希望他一生都留在石岗村,埋没其才华于这秣陵小县。吾那好友之子,名闻天下,成为他的弟子,将来做那一郡太守,也未必不可能。”
“郡守?”朱老实夫妇相互吃惊了下,他们从来不敢有过如此高的期待,郡守与皇帝的区别,他们都分别不出,而县令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高官了。
他们对朱三的期望,不过是将来能够在县里做个文吏,或者亭长,县掾等等,这些就已经算他老朱家祖坟冒烟了。
“有何不可?我那好友就是江夏太守,其子虽未能子承父业,但余荫尚在,加上士林名声,他日三娃弱冠之后,便可直接举为孝廉,而非秀才,略作